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微信订阅号【本草驿站】专栏,逢周六推送!栏目文章均由医院药学部中药师撰写。内容包括:岭南本草故事、常用本草功效介绍、本草药膳、中药及中成药的日常使用等,实用、精彩!敬请关注!
五味子
医学指导:药学部 陈慕媛副主任中药师、李辉标副主任药师
文/刘昆宇
五一假期是出游踏青的好时节,但舟车劳顿、气候变化、饮食作息改变等因素常给健康带来挑战。春夏之际,正是疏肝气、养肝血的黄金时节。一味中药——五味子,悄然成为养肝的“自然瑰宝”。
它聚酸、甘、苦、辛、咸五味于一身,以酸味入肝,既能敛阴生津,又能护肝解毒,恰如春风化雨般调和身体的“木性”。从《神农本草经》中的“补虚益气”到现代研究的抗氧化护肝机制,这枚小小的红果,正以科学与传统的双重魅力,为您的五一出行健康注入鲜活能量。
中药特性
【别名】山花椒、五梅子(《中药志》)。
【来源】 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主产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等地。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 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黑红色或出现“白霜”。果肉柔软,种子1~2粒,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质量要求:以粒大、色紫红、肉厚、质柔润、味酸者为佳。
【性味归经】 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功能主治】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心悸失眠。
【用法与用量】 2~6 g。
【成分】五味子主要含木脂素类(如五味子素、五味子醇甲)、挥发油、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多糖、萜类、黄酮等化合物维生素C及微量元素等。
【药理作用】五味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保肝作用:木脂素可降低转氨酶,促进肝细胞修复;抗氧化作用: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增强免疫作用:调节T淋巴细胞活性;镇静安神作用: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抗疲劳作用: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调节心血管功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
【临床应用】五味子在现代临床研究中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尤其在肝病(如肝炎、肝硬化、脂肪肝)中通过抗纤维化、护肝降酶等作用显著改善肝功能;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可辅助降压、改善心肌缺血及抗心律失常;其免疫调节能力有助于抗炎防感染,抗癌特性可抑制肿瘤生长;同时能缓解神经系统疾病如失眠、焦虑,改善认知功能。此外,在调节血糖、延缓衰老及增强整体抗病力方面也有潜在应用,但需遵医嘱合理使用。
【品种附注】五味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其“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传统认为其以酸敛生津、补肾宁心见长。市面上常见五味子可分为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 et.Wils.干燥成熟果实)两种,《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功效以北五味子为道地,南五味子多见于我国南方地区,二者功效相近但性状略有差异。其中北五味子果肉略油润,具“五味俱全”的味道;南五味子果肉干瘪,味道酸涩后甘苦,需辨明入药。
炮制差异
生五味子:酸敛力强,偏敛肺止咳、生津止汗。
醋五味子:醋炙后酸味更甚,增强涩精止泻之功,多用于肾虚遗精、久泻不止。
蜜五味子:蜜炙后甘缓补益,长于润肺宁心,适用于虚咳、心悸失眠。
药膳参考
五味枸杞汤
食材:瘦肉250克、苍术6克、枸杞6克、五味子5克、盐与鸡精适量。
制法:
1、瘦肉洗净,切成片;苍术洗净,切成片
2、锅内水沸时,放入瘦肉祛除血水。
3、将瘦肉、苍术、枸杞、五味子放入汤锅中,加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2小时,调入盐和鸡精即可食用。
功效:养肝明目、驱寒,补气血。
五味子的医院中药制剂
参考文献
向下滑动阅览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S]. 北京:中国医药颗粒出版社,2020, 68.
2. 于子柠, 左军. 五味子炮制的历史沿革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OL].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1-9[2025-03-19].
3. 李烨, 徐乐加, 郑丹微, 等. 五味子上市药品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25, 56(04): 1467-1476.
4. 邢楠楠, 屈怀东, 任伟超, 等. 五味子主要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1, 27(15): 210-218.
5. 王维. 冬季养生药膳(2)[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2011, (11): 41.
6. 王欢. 分析中医食疗药膳对亚健康状态的影响[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 19(01): 22-24.
7. 白文宇, 王厚恩, 王冰瑶, 等. 五味子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成药, 2019, 41(09): 2177-2183.
8. 宋艳坤, 徐晓燕, 包宇, 等. 生脉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急症, 2023, 32
(03): 552-555.
专家介绍
李辉标
副主任药师
制药工程、药学双学士,中药学博士,师从唐洪梅教授。
首届全国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金奖获得者
广东省药学会全产业链质量专委会委员
研究方向为中药新药开发与安全性评价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等课题10项,参与课题10项,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SCI论文8篇。
陈慕媛
副主任中药师
硕士生导师
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广东省自然基金、广州市科技局、广东省中医药局等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SCI论文4篇
从事医院中药制剂研发与质量检验工作
【擅长】中药制剂生产与质量管理。
作者介绍
刘昆羽
在读中药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药防治胃肠道疾病。
执行编辑| 吕泽慧、杨燕铭、唐心如
责编| 王爔晨、梁幸琳
审核| 杨铭昊
审定| 方熙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