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民之所望,细之所至。
经济和人口第一大省的广东,对此深有体会。及时响应基层群众需求,快速处理各类急难险重任务,考的是治理服务能力,要的是平常细节功夫。
在肇庆市高要区,有一支金龙应急综合救援大队。他们用24小时待命、上万次的应急出击,一次次应民意、解民忧,让细处着眼的先锋之力,深入人心。
这支基层卫民铁军,是如何炼成的?
突破治理壁垒的“万金油”
交警负责维持交通秩序,但不参与市容市貌管理;城管维持街道秩序,但不参与治安管理;辅警负责维持社会治安,但不参与森林防火、抢险救灾……
大区事务多,群众热情高。在落实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推进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过程中,高要区执法部门难免遇到人手不够、应接不暇等情况。
高要金利龙舟赛,大屏幕下围满了未进场的观众。高要发布 供图
高要金利龙舟赛,大屏幕下围满了未进场的观众。高要发布 供图
再加上,高要区是肇庆市成立较早的区域,每年河台开耕节、新桥洋篮文化、金利龙舟节、白土茶果节等民俗活动众多,一经举办参加的群众以万计数,对当地的交通和社会秩序带来不小的挑战。
增加人手,意味着费用增加,效果也不一定得偿所愿。
“有没有可能,一支队伍,既能应急救援、抢险救灾、森林防火,又能治安巡逻、管理市容市貌,在大型群众性活动时候又拉得出来?”
2022年,金龙应急大队应需而生,为的就是解决大区基层治理难题。
该支队伍由高要区党委政府领导,由区委政法委员会准军事化管理,主要由30周岁以下的退伍军人组成。
“这支队伍是个‘万金油’,每位队员都是‘多面手’,可以机动地补齐了职能部门在业务高峰期和夜间时段人力不足的短板。”兼任金龙应急大队队长的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欧宗飞表示。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农贸市场周边和部分高校门口路段存在的“六乱”问题,金龙应急大队每天派出30人与城管部门联合行动,以“机动与坚守”并重的方式规范“地摊经济”。
每天夜间,金龙应急大队派出一个中队人员以步巡、自行车骑巡等方式深入无物业管理的群众聚居点以及其他人员密集点,配合公安部门开展治安巡逻防控工作,有效避免“民生小案”造成群众治安满意度的“大失望”。
每到放学时段,交警往往只在学校路口执勤,该大队在放学时段于城区居住密集、离校较远的横穿马路点对学生进行机动沿途护送,科学补齐护校短板。
开展放学护学工作。伍宇丹 摄
开展放学护学工作。伍宇丹 摄
“多面手”意味着一个人可以承担多项工作,发现的问题得以及时处理,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更强。对政府而言,这意味着可以提升治理效能,花更少的钱有效率地干更多的事。
“我们下一步计划将森林防火队伍、城管人员都集中到金龙应急大队中来,预计和目前相比将节省一半的用人成本。”欧宗飞说。
一万次的“逆流而上”
成立3年以来,高要群众发现,金龙应急大队无处不在。关键时刻,他们站得出、顶得住。
2023年9月,受台风“海葵”残余环流和季风影响,肇庆市高要区普降暴雨到大暴雨,部分镇村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受灾严重,村民被困。
在区委政法委的指令下,金龙应急大队闻“汛”而动,迅速集结,全员到达灾情最严重的刘村和宽郊村等地进行抗洪抢险救援,将数百个沙袋筑成防水“墙”城。
经过三天两夜的连续作战,金龙应急大队安全转移受困群众512人,转移车辆105辆,运送应急、自救物资到120户群众手中,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
金龙应急大队扑救山火。受访者供图
金龙应急大队扑救山火。受访者供图
据统计,自2022年7月15日成立以来,金龙应急大队应人民群众“险难愁盼”之急,累计参与应急处置、民生服务等任务一万余次。
“看着街上穿着金龙应急大队队服巡逻的人员,我们会觉得很放心很安心。”在南岸街道居住了30多年的梁绍洪表示。
这份信任感源于日积月累地服务群众。金龙应急大队要求每位队员掌握基础的心肺复苏、创伤救急技能,在交通事故、急救处置、走失儿童临时看管等方面为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坚持做好人好事。
2023年以来,金龙应急大队累计救助人员149人次,让8名走失儿童与家人团聚。2024年4月某日晚上,队员苏应斌在明珠广场救助晕倒女士,被高要区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确定为见义勇为行为。
当下,高要各地正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金龙应急大队积极配合各镇街开展风貌提升工作。
2024年以来,金龙应急大队累计派出1980人次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攻坚工作,重点对各典型镇(街)圩镇农贸市场及周边主干道“六乱”问题进行联合治理,逐个“六乱”黑点进行攻坚整治,排点串线,连线成片,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环境。
如何把金龙应急大队的作用更直接、更迅速辐射到各镇街?今年4月,高要在原有区大队的基础上增加组建镇街金龙分队,实现了全区17个镇(街道)镇级分队的全覆盖。
各镇(街道)金龙应急分队日常在镇内驻扎,根据当地党委政府要求落实治安联防、处置突发事件以及其他交办工作。
区大队对全区所有分队队员实行统一调度,将17个镇(街道)划分为5个片区,根据任务需求、人员状态及片区实际灵活调配资源,形成“区-片-镇”三级联动体系,达到“平战结合、快速响应”的目标,使应急救援力量能够更迅速、更精准地覆盖到全区各个角落,为基层平安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强大凝聚力从何而来?
金龙应急大队总是给高要人留下“及时雨”和“送春风”的深刻印象,这种“哪里需要,哪里就有我”的团队凝聚力,如何建起、从何而来?
欧宗飞介绍,通过党建统领机制、多维培育机制和准军事化管理机制“三大机制”,是这支铁军守护民众的关键。
一支队伍能一呼百应,要教好新人、带好队。
党员导师就是这支队伍的领头人。在大队,每位新队员都有一位党员导师一对一指导,上至传授专业技能,下至帮衬家里家外,日常还要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进行防汛训练。林琳 摄
进行防汛训练。林琳 摄
“平时多流汗,急时少流血。”是大队队员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这份工作不轻松、也不安全。一些新队员打退堂鼓时,党员导师总会耐心地帮助他们重拾信心。队员家庭遇到困难时,大队组织安排集体帮扶。
他们既是队友也是兄弟,大队不止有训练排险,还有家的温暖。
队员之间谈心谈话。伍宇丹 摄
队员之间谈心谈话。伍宇丹 摄
既然是突破基层治理的“万金油”,就要掌握不同部门的治理技巧。为此,金龙应急大队建立了“导师制+协同培训+技能拓展”的立体培育模式。
大队联合公安、司法、应急等部门组建联合培训矩阵,开展治安防范、矛盾调解、法治宣传等专项训练;联合社区、学校开展平安知识宣讲技能培训,帮助队员掌握沟通技巧、宣传方法。
目前,大队中退伍军人的比例已超过60%。“他们在部队积累了优秀的军事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治安联防、应急处突等任务中有明显优势。”欧宗飞说。
这种纪律严明、雷厉风行的作风,同样参考了准军事化管理。
从作息时间到内务整理,从队列训练到任务执行,均遵循准军事化标准。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增强了队伍的纪律意识,还帮助退伍军人迅速适应岗位需求。
成立金龙应急大队,不仅有效缓解了退伍军人的就业问题,还锻造出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大的推进平安建设、守护一方平安的坚强队伍,实现了社会效益与队伍建设的双重提升。
撰文:刘亮 王焌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