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成竹:赓续红色基因,带领党员先锋队攻坚克难 | 阳江交通先锋②

作者 陈步上 2025-07-01 12:13

■开栏语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是交通人刻在骨子里的精神图腾。近年来,阳江交通网络加速延伸,从崎岖山地到纵横水系,建设者们以攻坚克难的魄力劈开屏障,以创新智慧跨越天堑,更以党建引领凝聚奋进力量,将党旗插在工程一线,让信仰照亮攻坚征程。

为此,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阳江记者站与阳江市交通运输局联合推出“阳江交通先锋”系列报道,深入工程现场,走进他们的世界,感受党建与业务融合的生动实践,聆听新时代交通人的铿锵足音,记录他们如何以“红色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

在阳江交通建设队伍中,有一支赓续英雄血脉的队伍,正承建位于阳春市双滘镇附近的阳信高速7标段,这支队伍来自中铁四局。

中铁四局前身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总队——五年前,一部关于抗美援朝的电影《金刚川》,就讲述了他们以血肉之躯搭建英雄之桥的故事。

作为中铁四局的一员、阳信高速7标段的项目经理,汪成竹把红色基因深植于现代基建中,带领团队不断突破,让一道道天堑变通途。

攻坚克难,带领团队屡获殊荣

阳信高速7标段,全线长12.058公里,包含路基16段、隧道1.5座、桥梁14座及预制梁1773片,施工任务艰巨,复杂程度在全线首屈一指。

作为项目经理,汪成竹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为此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攻坚克难,“我们项目部45名正式职工中,党员占比近三分之一。根据公司一贯做法,我们成立了‘党员先锋队’”。

面对管段长、工期紧、地质条件复杂等多重挑战,发挥党员先锋队作用,带领团队迎难而上,狠抓施工生产、成本管理和安全质量,确保了工程的顺利推进。

“管段长达12公里,工期又紧,加上地处山区,降水量大,施工便道通行困难,是地质灾害的重点关注区域,施工环境异常艰难。”汪成竹在回忆初期施工情况时感慨道。面对这些难题,他带领团队逐一破解,从红线用地审批到征地拆迁,从三电迁改到施工组织协调,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

最终,项目部成为全线第一个完成征拆工作的单位,全线第一个取得临时用地合法手续,获得通报表扬。

在该标段双滘隧道右洞施工中,面临施工断面大、埋深浅、小净距等安全风险,特别是两边的洞口段围岩稳定性差,采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并严格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组织施工,采用光面控制爆破技术,有效地减少超欠挖,保证施工安全、快速。

很快,双滘隧道右洞贯通,成为阳信高速阳江段贯通的首条双线隧道,比原计划提前了32天。而项目部在公司劳动竞赛中,也多次获得奖项荣誉:在2022年中铁南投公司信誉评价中获第一名,2023年上半年劳动竞赛中获得第二、三名的好成绩,得到业主及总包部高度评价。

党建与业务共融,驱动新时代基建

在党建引领下,汪成竹充分将党建与业务融合,为业务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为此,汪成竹在项目部落实公司创新做法,设立“红旗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实现了党建与业务的双提升。

在双滘隧道施工中,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严峻的安全风险,党员先锋队冲锋在前,严格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组织施工,确保了隧道的顺利贯通。

在抗洪抢险、夜间值班等关键时刻,党员们总是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汪成竹清晰记得,2023年9月台风“海葵”带来的强降雨多年一遇,他和党员带头值守,确保工地零事故,还调配力量协助当地抗洪,并在此次抗洪抢险中获得阳江市交通运输局通报表扬。

除了在业务一线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外,他和项目部团队还注重通过党建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与双滘镇党委、政府开展了“企地共建党旗红 阳信高速争先锋”主题党日活动,通过重温入党誓词、交流施工经验等方式,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干部的主动作为和勇于担当精神,也加强了政企沟通交流,构建了政企互融互促、联动共享、合作共赢的格局。

汪成竹表示,他希望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党建引领推动项目部的高质量发展。

如今,阳信高速7标段已进入收官阶段,汪成竹正继续带领团队做最后的准备,为阳信高速全线通车贡献应有的力量。

撰文:陈步上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 李婉芬
校对 蓝淑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