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来党群服务中心,"一老一小一青"各享其乐

作者 任龙 2025-08-22 22:32

晨曦初露,蓬江区环市街道江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迎来舒展筋骨、晨练闲话的银发长者;夜幕降临,这里又成为青年下班后充电学习、发展兴趣的“青春加油站”;到了周末和假期,欢声笑语的孩子们在专业看护下探索兴趣、快乐成长,让家长省心又安心……

党群服务中心是基层党建的“物化”依托,也是服务党员群众的主要阵地。江门各级党组织深化实施社区服务力提升行动,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枢纽,把阵地优势转化为服务效能,着眼满足全龄段居民相关需求,制定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党群服务“菜单”,开设“家门口”的课堂,持续提升阵地服务能级,让“惠从党来深入人心。

江门依托各级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全龄段服务暖心矩阵,让她们各享其乐。

江门依托各级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全龄段服务暖心矩阵,让她们各享其乐。

老年“乐起来”:银发学堂 悦享生活

每天清晨,鹤山市沙坪街道桂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逐渐热闹起来。刚结束广场舞的退休职工陈丽娟与姐妹们稍作休息,便兴致勃勃地赶往书法课堂。

作为典型的“三老”社区(城区老、房子老、居民老),桂林社区党委牵头成立老党员工作室,建设居家养老长者生活馆,不仅开设戏曲声乐、中医国学、短视频剪辑、AI智能应用等课程,更是孵化组建起书法团、曲艺社、合唱团、太极队等19支文娱队伍,覆盖500多名老年会员。每年超2000场展演与交流,让老人圆了舞台梦。

沙坪街道桂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老年舞蹈活动。

沙坪街道桂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老年舞蹈活动。

面对老年人口增长和老年群体需求的多元化,江门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积极回应这一民生关切,在做好日常照料的同时,为银发族搭建家门口的学习、情感交流平台,广泛开展各类银龄互助、文娱志愿、理论宣传活动,持续提升老人生活品质。

农村地区同样丰富多彩。新会区双水镇蓢头村党群服务中心对接新会区老干大学设置老年大学村级分教点,为老年人就近提供学习活动场所。“之前,我们的生活比较单一,不是在家看电视,就是跟几个老伙计打麻将,或者在村口的榕树下聊天。现在能唱歌跳舞、学养生,生活丰富多彩!”蓢头村村民梁美好说。

而对于农村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的“吃饭难”问题,鹤山市桃源镇三富村党支部成立邻里互助会,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办长者饭堂,每天为10多名重点优抚老人、低保或五保老人提供免费或者低偿就餐服务,温暖守护“舌尖上的幸福”。

少年“趣起来”:缤纷托管 护航成长

“来党群服务中心过欢乐暑假!”今年暑假,江门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因地制宜开展托管服务,284个党群服务中心累计开展609期托管项目,服务学生1.9万人次,缓解了众多家庭的“看护焦虑”。

“以前大学生服务像一阵风,现在‘七彩课堂’扎根社区,成了我们离不开的‘自己人’。”江海区礼乐街道文苑社区党委副书记黄长好说。该街道对接五邑大学、江门幼专等高校,推动17支大学生志愿服务队、12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深入村居,常态化打造“七彩课堂”“乡村彩绘”等4个党群服务项目,形成“学期周末课堂+寒暑假期营地”的全周期服务模式,今年累计开设课程420课时,惠及超1000人次青少年儿童。

台城街道侨光社区公益学堂。

台城街道侨光社区公益学堂。

开平市三埠街道新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家门口的课堂”,定期征集家长建议,持续优化课程设置;台山市台城街道发挥“大党委”机制作用,引导党员干部、专家名师、本土能人成为“社区合伙人”,助力公益学堂。

如今,党群服务中心开设的托管服务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包括学业辅导、兴趣拓展及实践锻炼等,正逐渐融入许多孩子周末与假期的生活。

“这里有老师教手工,还有大哥哥大姐姐辅导作业,比一个人在家有意思多啦!”新港社区小朋友戴芸菲说。

青年“燃起来”:夜间课堂 赋能未来

结束一天工作,去党群服务中心上夜校,已成为不少江门青年的生活新选择。蓬江区白沙街道丰乐社区林艳芬女士在参加“蓬友圈”党群服务中心“党群小夜校”的尤克里里课程后欣喜地说:“超燃!晚上正好可以用来充电,课程设置贴心,是非常好的自我提升平台。”

“蓬友圈”党群服务中心“党群小夜校”书法课。

“蓬友圈”党群服务中心“党群小夜校”书法课。

“蓬友圈”党群服务中心专职工作人员伍丽媛介绍,中心通过“延时服务+公益课程”推出夜读、夜学、夜修等服务,开设健身、书法、艺术、AI等多样课程,并开放自习区,为考研考公的青年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很多课程报名通道开启后不到5分钟就抢空!”她说,“真正响应了年轻人‘白天上班、晚上想学’的需求。”

摸清青年需求、设计实用课程,是夜校火爆的关键。

江海区江南街道党工委通过调查问卷,在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青年夜校”构建起“技能+艺术+心理”课程矩阵:咖啡制作课延伸出轻创业指导,古典舞班融入形体礼仪训练,疗愈课程变身情绪管理实验室。更值得一提的是,课程还与社区治理融合——短视频班学员成为社区文化传播官,咖啡渣香薰送暖活动让青年加入社区志愿服务。

江南街道北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青年夜校”爵士舞。

江南街道北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青年夜校”爵士舞。

最近,恩平市东成镇锦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每周二、四晚上的欧式燃脂拳击课,是白领小郑最期待的晚间活动。该地推行“青年教青年”模式,邀请团干部、创业者、社团达人等担任讲师,分享咖啡品鉴、街舞、网球、防灾知识等实用内容,营造出轻松亲切的学习氛围。“比宅家刷手机有意义多了!”不少学员感慨道。

从“银发学堂”到“少年托管”,再到“党群小夜校”(青年夜校),江门各级党群服务中心不仅是基层党建的坚强阵地,更成为了党群心连心的重要纽带。在这里,全龄友好、全民共享正从愿景走向现实。正如丰乐社区居民林艳芬女士所说:“党群服务中心就像个百宝箱,总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亮色。”

采写:南方+记者 任龙 通讯员 陈艺锋

图片: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李衡昌
校对 张芳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