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上一堂防蚊课,让防蚊知识牢记心间。为进一步做好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8月23日晚,东莞市教育局联合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分社推出“东莞百万师生家长同上一节防蚊直播课”,为全市师生、家长在线科普防蚊知识,进一步织密了家校防护网,守护广大师生及市民健康安全。
此次防蚊课由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科主管医师黄雪华主讲,围绕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两种夏季高发蚊媒传染病,从疾病认知、传播路径到防控措施、开学准备展开全方位科普,为即将到来的新学期筑牢健康防线。南方+对课程核心要点进行整理,一起看一下吧!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登革热?
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均为病毒感染引发的虫媒传染病,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导致,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导致,但传播媒介一致——均通过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且人群普遍易感。
两种病毒感染后均可出现高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一般为1~12天,通常是3~7天,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突发发热;经常伴有严重关节痛和皮疹。发热可达39℃以上,常伴有寒战、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痛、畏光、恶心、呕吐等;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急性期多个关节出现疼痛或关节炎表现,可有肿胀或僵硬,晨间较重,严重者不能活动,通常1周~3周缓解。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1~14天,通常是5~9天,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发热,可伴畏寒,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发热时可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明显乏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于病程第3~6天在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传播途径是什么?
伊蚊是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这类“高危访客”体表呈黑白花斑。它们偏好室内环境,常隐匿于墙角、天花板、门后、床下等隐蔽处,活动时间与人类基本重合,白天出没,日出、日落前后最活跃。
伊蚊生长全程依赖水体,尤其偏好小型干净积水,日常生活中的水缸、直饮水机水槽、花盆底盘、水生植物积水、废弃瓶罐、带水拖把桶、树洞、废轮胎等,均可能成为其“产房”。
食性与生长周期上,雄蚊以植物汁液、花蜜为食,雌蚊需吸血才能储备繁衍营养;伊蚊一般10-14天可发育为成蚊,在热带、亚热带高温湿润环境下周期可缩短至7天,发育成熟后便会与人类接触。
如何预防?
【学生篇】
暑假接近尾声,同学们在调整作息、做好返校准备的同时,也要协助家长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①学知识。了解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核心症状(发热+关节痛+皮疹)、传播途径(伊蚊叮咬),掌握蚊虫活跃时段(早晨7-10点、黄昏4-7点),熟记“清积水、灭蚊子、防叮咬”的防护原则。
②勤动手。与家长一起每日检查房间和阳台,清空花盆托盘、瓶罐积水,闲置容器倒扣存放,协助家长填平院落坑洼,废旧轮胎打孔防积水。
③做好防护。居家穿浅色长袖衣裤,裸露皮肤涂抹有效驱蚊剂(2-3小时补涂),睡觉必用蚊帐,使用前检查破损、缝隙,外出避开树荫草丛,返校前14天测温报备异常症状。
④保持良好心态。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坚持科学锻炼,保持规律作息和健康心态,多与班主任和同学沟通联系,遇到心理困惑时及时向家长老师求助。
回到学校后,同学们还要做到以下内容:
①遵守健康管理。晨午晚检如实报告症状,发现自己出现发热、关节疼痛及皮疹等症状主动报告班主任或其他老师,及时就医接受治疗,待排除疫情风险或完成规范治疗流程、经评估无传播隐患后,方可返校复课。
②配合校园环境维护。积极响应学校“翻盆倒罐行动”号召,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校园环境的积水清理工作,养成主动清理积水、预防蚊虫孳生的良好习惯。
③做好自身防护。在宿舍就寝时必须挂蚊帐,使用时确保无缝隙,外出携带并使用蚊虫驱避剂,蚊虫活跃时段穿着浅色长袖衣裤,不在蚊虫经常出没的树荫、草丛等高风险区域逗留。
【家长篇】
家庭是学生家长日常生活和休息的核心场所,一旦家中出现携带病毒的蚊子,家人被叮咬感染的风险极高。做好家庭防蚊,从源头减少蚊子的孳生和入侵,为家人筑起一道健康防线。家长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有效防蚊灭蚊:
①清除蚊虫孳生地。每日开展卫生清洁,重点清除垃圾杂物、清理隐蔽角落的卫生死角,清除废弃容器、塑料篷布等杂物,避免积存雨水,垃圾要每日及时清理,无积存。定期检查家中花盆托盘、饮水机水槽、空调冷却水、冰箱底部的水盘等。富贵竹、万年青、绿箩等水培植物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避免蚊虫孳生。
②做好物资准备。在家中准备驱蚊水、蚊香、电蚊拍等防蚊工具,睡觉时挂好蚊帐,有条件的安装纱门、纱窗,破损处及时修补,傍晚和清晨(伊蚊活跃时段)尽量关闭门窗,或使用纱窗通风。
③规划好行程。尽量避开早上(7:00~9:00)和傍晚(16:00~18:00)蚊虫活跃时段外出。如需外出,避免去草丛、树荫、积水附近等蚊虫密集区,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必要时使用驱蚊液(含避蚊胺、驱蚊酯等有效成分)、驱蚊贴等产品,降低被蚊虫叮咬的风险。如需出远门,要关注重点地区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做好防蚊准备,平安迎接新学期
暑假余额告急,新学期的钟声即将敲响。开学前,家长应和孩子一同做好防蚊准备,平安迎接新学期。
①自备有效防蚊用品。返校前为孩子准备浅色长袖衣裤、蚊帐、驱蚊水、酒精棉片等防蚊物资。注意选购成分安全、适用于青少年儿童的、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效驱蚊液(防蚊水),并指导孩子正确使用,如避免接触口眼、在裸露皮肤薄层涂抹、注意补涂等,提醒在校期间妥善保管。
②做好健康监测。开学前14天,请家长帮助学生定期监测体温,密切关注孩子是否有发热、关节痛(特别是小关节)、皮疹(皮肤红点、斑丘疹)等不适症状。如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务必立即带孩子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就医时请主动告知医生孩子近期是否有蚊虫叮咬史、旅行史以及居住地信息,同时及时向学校报告病情。
③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虫媒传染病不可怕,请家长向孩子传递正确认知:“蚊媒传染病≠人传人,只要清除孳生地+做好防叮咬,感染风险极低”“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2周可康复,重症率<1%”。督促孩子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撰文:李玲 林群贤 黎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