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名“小海豚”出击!深圳颁奖礼仪志愿者培训开营

深圳共青团 2025-08-12 19:57

如果颁奖台是赛场上的

最高光时刻

那站在台边的她们

就是守护这一刻完美呈现的

“隐形冠军”

8月12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深圳赛区颁奖礼仪志愿者培训在深圳大学正式开营。200名来自深大、深技大的“小海豚”志愿者将接受为期20天的高强度、专业化训练,为赛时提供精准、优雅、高效的颁奖礼仪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Part.01

誓言铿锵,青春上场

开营仪式上,一段特别制作的短片带领大家重温感动瞬间——镜头回到残特奥会自行车赛,深圳大学颁奖礼仪“志愿者先锋队”烈日下坚守岗位的画面一一闪现。精准的站位、分毫不差的控场、沉稳得体的动作,无一不诠释着“毫米级”服务的标准,也让现场每个人感受到礼仪志愿者背后那份不容忽视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先锋队成员李葱葱走上台,分享一线服务的亲身感受。她说,轮椅划过跑道的触感、奖牌传递时的心跳,都是用青春践行责任的见证。简单的话语,却让人听得热血涌动——那是青年志愿者在责任中成长的力量,也是追求卓越所带来的希望与光芒。

授旗仪式上,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深圳赛区执委会竞赛部副部长、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何建辉,将承载中华白海豚元素的旗帜郑重交到志愿者代表手中。这一刻,旗帜的重量化作使命的接力,掌心的温度定格为青春的承诺。

当200名“小海豚”整齐列队、右手握拳高举齐声宣誓——“我志愿成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深圳赛区颁奖礼仪志愿者!以礼为纲,恪守中华气韵;以诚为盾,捍卫赛场尊严……”誓言中既有簕杜鹃的岭南温情,也有特区匠心的责任担当,字字铿锵,振奋人心。

Part.02

“三位一体”高强度训练

颁奖礼仪志愿者台上的优雅姿态,背后是日复一日的严苛训练。本次培训为期20天,构建了涵盖形体、流程、应变的“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确保每一名志愿者都能达到最高标准。

在形体训练中,导师们从站姿、走姿到眼神交流、微笑管理,对每一个细节进行反复雕琢。无论是抬头的角度,还是手势的线条,都要做到自然优美,让优雅仪态真正内化为肌肉记忆。体能训练同样严格,既是为了增强气质中的力量感,也为长时间颁奖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流程规范训练更是精细到极致。奖牌托盘的倾斜角度控制在15度,颁奖引导时的每个步幅都经过反复演练。为了确保颁奖环节“零秒控场”,每个动作都要千次重复,直到形成条件反射。不同岗位间的衔接也要无缝顺畅,让整个颁奖流程如同一场流动的舞蹈。

在战备训练环节,志愿者们将面对模拟的各类突发情况——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现场设备故障、嘉宾临时调整顺序等。通过风险沙盘推演和压力测试,她们学会在高压环境中保持沉着冷静,同时将赛会文化和服务意识深深植入行动中,做到既有应变力,也能传递温度。

Part.03

导师寄语,赋能成长

高校领导与导师代表也为“小海豚”们送上了殷切期望。深圳大学副校长汪永成表示,深大将以“荔园风骨”的人文底蕴,为志愿者赋予“湾区气度”,让每一次微笑、每一个眼神都成为岭南文化的鲜活表达。

深圳技术大学学生部学生成长发展中心主管王学谦强调“工匠基因”的传承,鼓励志愿者们用严谨的态度打磨细节,把每一次颁奖都做到极致,让金石般的精准成为服务的底色。

曾服务于奥运会、冬奥会、亚运会等顶级赛事的资深礼仪专家刘雨楠导师,则提出了“三个共勉方向”:扎根专业、雕刻细节;以心塑形、传递温度;团队共振、成就巅峰。她承诺,导师团队将以最高标准开展培训,让严苛成为志愿者成长的“养分”。

Part.04

青春蓄力,只为那一刻绽放

开营第一课《十五运赛事知识通识殿堂》由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体育展示与颁奖处副处长杜熙茹主讲,为志愿者夯实赛事认知基础。未来20天,“小海豚”们将在导师带领下经历全流程、全场景的高强度磨炼。

按照规划,培训完成后,他们将遵循“一队多馆、就近选派、精简高效”的原则,奔赴深圳25个属地场馆,以流动或驻馆形式参与颁奖礼仪服务。在奖牌递送、引导服务等每个环节,他们将用专业与温度,守护赛场上的最高光时刻。

当赛会正式拉开帷幕,观众们或许会记住领奖台上那份属于冠军的荣耀,但别忘了,台边那抹坚定而温暖的微笑,也是深圳向世界递上的一张最美名片。200名“小海豚”,将用青春的力量,让全运颁奖台成为传递体育精神与城市温度的高光窗口,共同书写属于深圳的精彩答卷。

你心中最难忘的

颁奖瞬间是什么?

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吧

也为这200名“小海豚”

送上一句加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