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北界稻虾共作,一田双收好“丰”景

作者 李阳诗 2025-08-09 08:36

“哇,真的有虾!”“个头还不小,很生猛!”8月8日,信宜市北界镇明堂村稻虾共作基地热闹非凡。随着一声“起虾”的号令,工作人员拉起虾网,一只只体态饱满、色泽通透的罗氏沼虾跃出水面,现场嘉宾和群众纷纷围观赞叹……

信宜市北界镇明堂村稻虾共作基地。李阳诗 摄

信宜市北界镇明堂村稻虾共作基地。李阳诗 摄

这是北界首批养在稻田里的罗氏沼虾(下称“稻田罗虾”)丰收上市,也标志着当地红米黑米特色产业链的关键延伸,“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生态种养模式在此成功落地。

众人在捕捞稻田罗虾。陆波 摄

众人在捕捞稻田罗虾。陆波 摄

今年5月中旬,华南师范大学派驻北界镇的科技特派员团队将3万尾罗氏沼虾苗投放到北界镇明堂村的红米黑米稻田中,开启了“稻虾共作”的科技农业模式的尝试。

经过80多天的生态养殖,罗氏沼虾从最初的4克/条增长到25至40克/条,迎来了丰收时刻。

稻田罗虾已达上市条件。陆波 摄

稻田罗虾已达上市条件。陆波 摄

“稻虾共作构建了互利循环的生态系统。”华南师范大学派驻北界镇的科技特派员、项目负责人汪蕾介绍,罗氏沼虾通过摄食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减少了农药使用。它们的排泄物成为天然肥料,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田则为虾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天然饵料。

稻田罗虾吸引众多群众前来购买。陆波 摄

稻田罗虾吸引众多群众前来购买。陆波 摄

上午10:40,基地旁的河堤上排起了长龙,许多消费者早早赶来,只为抢购新鲜的稻田罗虾。“听说这里的虾自然养殖,口感特别好,我买了2斤!”一位顾客高兴地说。

现场,稻田罗虾以41.8元/斤的价格销售,不到半小时,首批罗虾便被抢购一空。此外,稻田小鲫鱼也以6.8元/斤的价格受到欢迎。

群众购买稻田罗虾。陆波 摄

群众购买稻田罗虾。陆波 摄

试吃环节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工作人员现场捞虾烹制,还搭配了当地“土特产”红米黑米花胶粥、红米流沙椰等美食,现场群众品尝后连连称赞:“虾肉鲜甜弹牙,没有一点土腥味!”“这红米粥香味浓郁,搭配这虾也好吃!”

此次北界稻田罗虾的成功投产,离不开当地坚实的红米黑米产业基础。自2022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引进该产业以来,全镇红米黑米种植面积已达3500亩,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有效带动了农户种粮增收40%以上。

信宜市北界镇明堂村稻虾共作基地。 李阳诗 摄

信宜市北界镇明堂村稻虾共作基地。 李阳诗 摄

2024年,华南师范大学的专家团队看中当地成熟的红米黑米产业基础,主动对接北界镇。经前期水质检测和科学评估,专家们发现这里水质优良,非常适宜虾类生长,且具备发展高品质生态农业的天然优势,“稻虾共作”项目应运而生。

华师团队现场采样检测。李阳诗 摄

华师团队现场采样检测。李阳诗 摄

自投放虾苗以来,华师持续派驻研究生提供技术和检测支持。“据检测显示,在明堂村稻田里养殖的罗氏沼虾蜕皮速度较快,生长速度优于预期,且虾体蛋白质和风味氨基酸含量丰富,品质非常不错。”汪蕾说。

“前段时间的大降雨,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但经估算,稻虾共作我们仍然取得了亩产约80斤虾的成绩,红米黑米的产量也非常可观。”北界镇镇长甘华健说,“这让我们对‘一田双收’的模式充满信心!”

基于首批稻田罗虾的成功上市和市场的热烈反响,北界镇已制定了明确的扩产计划:下半年将稻虾共作面积扩大至60-70亩,明年力争超过100亩。

驻镇帮扶工作队队长钟均志透露,今后将全面掌握从种苗标粗(本地化育苗)、养殖管理到病虫害及天敌防控等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撰文:李阳诗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居伟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