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图|抢滩国际市场!飞越太平洋的梅州藤编圣诞工艺品

南方日报 南方+  2025-05-28 08:46
00:39

(梅县畲江工艺品,时长共39秒)

5月末,位于梅县区畲江镇的梅州市锦芳工艺有限公司,车间内已备足马力开工赶制订单,带翅膀的天使、逼真的圣诞树、藤制的花环,每一件都精美考究。每年2—7月,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陆续被打包装箱,从山区梅州启程前往大洋彼岸,装点西方的节日气氛。

每年2—7月,是圣诞用品出口的高峰期。每到这时,工人们便会忙个不停。

每年2—7月,是圣诞用品出口的高峰期。每到这时,工人们便会忙个不停。

时间回到上世纪70年代,梅县松口、大埔茶阳开创了广东省编织工艺品的先河,梅县、大埔、兴宁、五华等地相继兴办编织工艺厂。松口的工匠将手工编织的技艺带到畲江镇后,从此落地生根。

根据不同国家客户的需求,梅州各个工厂正制定出个性化的圣诞产品。

根据不同国家客户的需求,梅州各个工厂正制定出个性化的圣诞产品。

从事动植物检疫30多年的梅州海关关员钟小坚见证了这一行业的发展历程。据钟小坚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期,梅州出现了第一批藤草编手工艺品出口企业,数量不多,仅有3家,但年产值已经达到1000万元,产品以一些简单的藤球、藤圈为主,主要销往欧美市场。

如今,梅州的圣诞产品出口量一直在增加。

如今,梅州的圣诞产品出口量一直在增加。

迷你的圣诞树排列整齐,闪着金光。

迷你的圣诞树排列整齐,闪着金光。

“随着越来越多当地人的加入,藤草编手工艺品行业迎来一波发展高潮,最高峰时出口企业数量达到了90多家。”钟小坚表示,那时企业大都为小作坊规模,虽尝到了出口的甜头,但对国外准入标准、行业风险、出口单证等多方面问题都不甚了解,为此自己还和同事们三天两头往企业跑,帮助企业完善入口原料、加工储存和生产出口等工序,做好防虫、防霉、防感染等防疫措施,保证产品达到国外的标准。

梅州海关关员对藤草编工艺品生产进行日常监管。受访者供图

梅州海关关员对藤草编工艺品生产进行日常监管。受访者供图

在国外,圣诞用品一般在11月上架销售,每年6月至9月都是圣诞用品出口旺季。面对圣诞商品应季产品特性,梅州海关强化监管优化服务,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助力关区企业抢抓圣诞商品出口“黄金期”。

工人们正在整理即将包装的圣诞用品。

工人们正在整理即将包装的圣诞用品。

“梅州生产的藤编圣诞工艺品、礼品盒、灯饰、彩条等各个品类的圣诞用品远销欧盟、南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原料、样式、输出国家的产品对应标准不尽相同,符合出口目的国(地区)要求是畅通圣诞饰品出口的‘压舱石’。”梅州海关查检一科科长谢树强说。

工人们正在组装圣诞用品。

工人们正在组装圣诞用品。

据谢树强介绍,为保障出口圣诞用品质量,梅州海关及时了解出口国检疫要求,严格实施全流程监管,强化原辅料检疫,督促企业按照规范要求做好药浸、熏蒸、热处理等防疫措施,确保出口产品安全。

搭好基本的木质框架,工人们还要将具有圣诞气息的饰品装上。

搭好基本的木质框架,工人们还要将具有圣诞气息的饰品装上。

圣诞用品贸易一般具有种类多、数量大、交货期紧等特征,需要稳定高效的物流通关保障。为保障圣诞用品高效出口,梅州海关安排专人解答企业咨询,协调圣诞用品出口相关事宜,为企业提供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积极指导企业通过“提前申报”、原产地证书“云签发”等便捷模式提升效率。

工人们正在给圣诞产品上漆。

工人们正在给圣诞产品上漆。

“为便利属地企业通关,我们还积极改革创新属地查检模式,将原来的现场实地查检模式转换成‘线上视频、线下实地’相结合,推进通关提速增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出货效率。”谢树强说。

产品包装之前,工人们总要仔细检查一番,看看产品是否完好。

产品包装之前,工人们总要仔细检查一番,看看产品是否完好。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提升圣诞用品出口竞争力,该关还引导帮扶中小企业以“集拼”方式通过“家门口”的梅州国际陆港开展出口业务,实现海铁联运不断联,节省物流时间和搬倒成本。

工人们正在将圣诞用品码放整齐。

工人们正在将圣诞用品码放整齐。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采写 梁时禹

摄影 何森垚

通讯员 汪佳(除署名外)

编辑 马吉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