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肇庆市举办2025 年“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运营精品项目集中开业喜迎国庆活动。当天,肇庆各县(市、区)共有9个典型镇村运营精品项目开业。
聚焦“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迎接国庆和中秋消费季,肇庆集中推介一批新建成的优质民宿、乡村精品酒店、农文旅融合体、乡村美学工坊等典型镇村运营项目成果,展现全市“百千万工程”攻坚成果和镇村宜居宜业和美新气象。
点赞!肇庆文旅多点开花,乡村蝶变赋能“百千万工程”(可多选) 端州岩前象岗优化提升工程项目 鼎湖朝阳里·湾区中国村 高要南岸街道新江一村 四会江南水乡民宿 广宁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 德庆官圩镇金林村金林小院 封开贺江别苑二期项目 怀集旺景生态园高端民宿 肇庆高新区南山田园南药科研基地 提交
端州岩前象岗优化提升工程项目
岩前象岗优化提升工程聚焦景观与体验双升级,打造环山架空步行云道1050米,同步推进象岗林相改造,充分释放岩前优越区位与观景优势。
项目在象岗制高点布局天空之镜驿站、象岗驿站,游客在此可尽览七星岩湖光山色与端州城区风貌,沉浸式体验观湖赏鸟之趣,打卡“卧佛含丹”自然奇观,楼顶天空之镜未来将成网红地标。
此外,工程配套建设岩前游客服务中心以完善功能,打造文化艺术中心、洞观壁画,并活化利用象岗防空洞拓展游玩场景,各节点通过云道步道串联,凭借唯一性与不可替代性,将岩前半岛及周边区域打造成核心游客聚集地与热门打卡地。
鼎湖朝阳里·湾区中国村
在肇庆市鼎湖区永安镇,五福村正经历一场“重生”。这个毗邻大型产业集聚区、承载岭南水乡渔村记忆的村落,随着肇庆将其列为全市14个乡村美学工坊之一,一场以乡土材料复原历史风貌的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项目引入专业文旅团队操盘,规划打造占地620余亩、建筑面积4900平方米的“朝阳里・湾区中国村”农文旅项目。施工中坚持“就地取材”原则,大量收集周边旧砖瓦、老建筑构件,力求还原清代岭南水乡原貌,新建与改造建筑占比约6:4。挖掘出的“朝阳里”石匾,成为项目核心名称的由来;肇庆进士苏廷魁题字的“槎西书院”石匾,则促成书院重建,让历史文脉得以延续。
如今的“朝阳里”,既保留清代水乡肌理,又注入现代活力——现代特色餐饮街区、文创市集、艺术展馆错落其间,同时积极引导村民回流参与共享民宿建设。日前,项目正式运营,预计年接待游客量可达10万人次,昔日空心村有望跃升为湾区乡村文旅新地标。
高要南岸街道新江一村
高要区南岸街道西南部,距街道办约8千米的新江一村,地理格局独具特色——北望水田、南邻夏岗村、东依水塘、西接百丈李村,3400余名村民长期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如今,村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供电实现100%全覆盖,宽带网络使用率达90%,4G网络基本普及,为乡村发展筑牢基础。
在组织建设方面,新江一村党委(党总支)凝聚强劲合力,为乡村建设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更为亮眼的是,该村依托历史文化底蕴,活化利用明代邓氏宗祠——这座高要区面积最大、历史最久的祠堂之一,其砖梁古朴、布局大气,宗祠内非遗匠人以传统灰塑工艺精心打造的装饰,尽显文化厚重。以此为核心,村庄正打造集传统文化教育、研学体验、非遗体验与乡村振兴于一体的“登科文武堂研学基地”。
基地规划清晰,设文化展示区、实践教学区、趣味拓展区三大功能区。文化展示区以“历史传承、家风典范、文武并重”为核心,分历史堂、邓斌堂、文武堂三大主题空间,每区下设6个展区,通过图文与互动形式展现邓氏家族文化;实践教学区开展开笔礼工坊、科举考场实景体验及非遗手作课堂;趣味拓展区设置竹节人、迷宫等活动。同时,基地活用村内原闲置小学、村文化广场作为配套场地。未来,基地将提供讲解员、手工艺者等岗位,带动村民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四会江南水乡民宿
江南水乡民宿,是四会贞山街道以文旅融合激活乡村动能、助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缩影。它不仅以独特水乡风情勾勒心驰景致,更凭产业赋能实践,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力量。
民宿坐落于贞山旅游度假区内、贞山街道越秀基地旁,依托贞山厚重历史资源与优越自然环境,25.5亩区域沿河铺展而建。其移植江南水乡风韵,创新吸引点——将四会本土特色文化与江南韵味相融,23个房间尽显江南风格。漫步庭院,白墙黛瓦错落,风雨连廊静谧,让人褪去都市喧嚣,感受岭南庭院韵味;连廊至厅落、大厅至客房一步一景,建筑构件暗藏巧思,排水防潮设计与古朴风貌相融,别具历史感。
同时,民宿强化规划建设,完备设施。更通过租赁改造模式,盘活姚沙社区闲置宅基地、集体资产与民房,串联民宿、乡村、非遗、科普、手工等元素,既壮大本土旅游产业,又为村民搭建家门口就业增收平台,让乡村发展红利惠及百姓。
未来,贞山街道将继续强化文旅产业布局,串联江南水乡民宿与禅之源民宿、“纸言纸语”古法造纸非遗主题民宿,借贞山风光与文化资源,打造风格各异、内核互通的文旅民宿集群,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多样化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广宁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
在广宁县南街街道黄盆村,一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正让乡村焕发新活力。该项目占地约300亩,通过整合200多亩撂荒耕地与1000平方米闲置集体建设用地,全力打造田园综合体,成为当地农文旅综合发展的改革创新试点。
项目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盘活土地资源成效显著。整治后的200多亩耕地焕发生机,1182平方米村民留用地托管至黄盆经联社,通过“三资平台”对外租赁。土地流转后,每年为512户村民增收14.32万元,既保障群众权益,又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
产业发展上,项目创新稻花轮作模式。引入肇庆市嘉多利农业专业合作社,打造“早造水稻+晚造香水百合”试验区,实现粮食安全与经济效益双赢。科学种植下,每亩年均产值达15万元,项目达产后预计新增百合花年产值约3000万元,大幅提升土地利用效益。
销售渠道持续拓宽,项目打造“百千万工程”城市客厅与花卉销售街,构建产销对接平台。依托特色农产品与花卉展销窗口,搭建本地与广州天河及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效对接通道,借助天河区帮扶力量,实现花卉直供大湾区市场。
农文旅融合方面,项目以“文旅商展一体化”为核心,建设美丽田园观光打卡点,城市客厅联动稻花轮作试验区、高效大棚,形成“文化+创意+农业+旅游”格局,通过农事体验、科普研学等业态,生动展现广宁县“百千万工程”成效。
德庆官圩镇金林村金林小院
德庆金林村以美学思维赋能古建筑保护与活化,走出一条文化传承与文旅发展相融之路。当地选取保存较好的古建筑,遵循“修旧如旧”原则推进修缮,细致修复雕花窗棂、木质梁柱等传统元素,最大程度留存古建筑历史肌理与韵味,同时融入现代宜居理念,打造出宋式风格“金林小院”民宿,让古老建筑焕发新生。
金林小院建筑面积约420平方米,住宿空间规划兼顾舒适性与特色性。院内设3个复式loft套房共5间房,适配多元客群需求,其中1套复式套房为子母房,划分成人与儿童休息区,还配备独立书房,方便家庭入住。公共区域功能完备,大厅以宋式家具陈设尽显古韵,厨房配齐现代厨具,娱乐房设棋牌等设施,可满足游客休闲需求。
这座特色民宿不仅深度彰显金林村深厚历史底蕴与水乡风貌,更以鲜活实践激活古村生命力、延续地方文化脉络,为金林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成为乡村文旅升级的生动范例。
封开贺江别苑二期项目
位于封开县贺江碧道画廊景区核心区台洞村的贺江别苑民宿,以“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激活乡村文旅资源。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占地约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

封开贺江别苑。吴勇强 摄
首期投入5000万元,改造11栋无人居住老旧农房、盘活4亩闲置宅基地,建成含3栋别墅在内的22间客房,配套露天烧烤场、垂钓平台,先后获评“2023年全国丙级旅游民宿”等荣誉。运营后每年为村集体及村民增收近50万元,提供超10个就业岗位。
目前二期2000万元项目进入收尾阶段,规划建设6栋民宿共24间房30个床位,其中两栋于国庆黄金周开业。同步完善房车营地、休闲碧道、水上揽胜等配套,将进一步打造集文化展示、观光旅居、农家美食于一体的高品质民宿,助力贺江碧道画廊文旅升级。
怀集旺景生态园高端民宿
怀集县桥头镇岩旺村委会莲塘自然村的旺景生态园高端民宿项目,总投资1亿元,占地9581平方米,按丙级民宿标准打造农文旅融合标杆。项目含地上1层3200平方米集散中心、10000平方米地下停车场,建设4栋高端精品连体民宿共14间客房,配套房车营地、农产品展示销售中心、科普研学基地、游泳池、农耕文化博物馆、冷热山泉泡池等设施。
目前,4栋民宿、游泳池、科普研学基地已建成,温泉长廊、服务中心正有序推进。项目建成后将联动雪风洞、金燕水上乐园、燕岩等周边景点,打造休闲娱乐观光研学一体旅游胜地,预计今年国庆节投入运营,为当地文旅发展注入新动能。
肇庆高新区南山田园南药科研基地
肇庆高新区南山田园南药科研基地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百千万工程”部署,选址龙王庙水库旁、省华侨农场农业科学研究所内,以“生态优先、农旅融合”为理念,引社会资本盘活240亩闲置农用地,总投资1800万元。

肇庆高新区南山田园南药科研基地内部。郑佳妮 摄

2025年4月2日,肇庆高新区南山田园南药科研基地开展研学活动。图为学生体验插秧。郎鹏翔 摄
基地构建南药种植科研、中医药教育研学、亲子文旅三大核心板块,配套多功能休闲区与生态露营基地,致力打造南药科研及中医康养文旅新地标。项目紧扣“农文旅”深度融合目标,可辐射带动周边村落发展,推动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协同提升,为“百千万工程”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可行路径。
统筹:吴帆
整合:唐锦洪
资源来自肇庆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