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夜市”让惠州市民乐享中医文化

文明惠州  2025-09-26 06:31

当城市的霓虹初上,惠州丰湖书院前的广场却涌动着别样的热闹:白发老人在AI脉诊仪前伸出手腕,孩童踮脚围观非遗传承人演示蜂疗技艺,外国友人好奇地体验艾灸推拿,网络大V举着手机直播“中药香囊DIY”……这一幕幕生动场景,正是惠州市创新推出的“健康夜市”文明实践活动的真实写照。自启动以来,这项由政府搭台、医院联动、市民参与的夜间健康服务,成为惠州打造“惠聚美好”城市品牌的亮眼名片。

精准对接市民需求:

健康服务“沉”下去 群众满意度“升”起来

“白天上班忙,晚上去医院又不方便,一些小毛病往往硬扛着。”市民吴先生坦言。这一困扰许多上班族的就医难题,如今在惠州的“健康夜市”找到解决方案。

日前,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医门诊副主任李映姗带着老中青专家团队“开摊”,现场提供内科诊疗、刮痧、火罐等中医服务,尽管遭遇突如其来的阵雨,医护人员仍坚持在现场。76岁的陈惠彩阿姨在孙女陪同下,因肩颈疼痛前来咨询,医生现场为她拔罐祛湿,十几分钟后她惊喜地说:“比在家贴膏药舒服多了!”

“健康夜市”并非简单摆摊设点,而是精准对接市民需求的系统工程。主办方通过社区“文明特派员”走访和“文明惠州”平台线上征集意见,动态调整服务项目。

在摸准市民需求的基础上,惠州构建“政府搭台+医院联动+志愿参与”,每场活动组织三甲医院专家坐诊,不仅提供中医内科、骨科筛查、治未病调理等义诊服务,还推出香囊制作、刮痧、艾灸、耳穴压豆等10余项中医适宜技术体验,更引入急救培训(CPR、海姆立克法)和心理健康咨询等多元服务,将健康服务从“被动等待”转为“主动下沉”。

省名中医现场辨证开方,非遗蜂疗传承人演示“指尖技艺”……截至目前,共有2000余名医务志愿者参与,切实破解了“小病难就医”的民生痛点。

传统文化焕新活力:

“非遗+科技”创新表达让活动从“有意义”变得“有意思”

在丰湖书院古色古香的背景下,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碰撞出独特火花。

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辨识金银花、陈皮,亲手制作驱蚊香囊;年轻人打卡乌梅汤、补血养颜奶茶等时令养生饮,在社交平台分享“中医名片”;中老年人围坐体验艾灸、推拿,跟着医师学习八段锦、五禽戏……这种“沉浸式文化浸润”模式,让传统文化从“老古董”变为“新国潮”。

AI技术的加入更添活力,试点实施的AI中医设备通过舌诊、脉诊数据采集,生成包含体质辨识、食疗与运动处方的个性化报告,吸引众多市民“尝鲜”。“体验了AI舌诊,机器说我是‘湿热体质’,建议少喝冷饮,真的挺准!”市民张小姐惊叹道。

“去年我们错过了报名,今年特意提早组织20人的医护团队到场,团队中还有省级名医。”活动热度吸引了不少民间医疗机构到场,惠城区和正堂中医馆正是其中之一。该馆馆长叶芸芸说,他们带来艾灸、正骨等特色服务,还推出新款酸梅饮,受到市民热捧,“没想到传统中医文化能有这么高关注度!”

据统计,活动带来了人流和热度,带动周边文创产品销量增长35%,实现“服务惠民”与“文化润民”的双重价值。

多元共治激活力:

“健康夜市”从市区向县区延伸

健康夜市,聚焦市民健康,却又不止于健康。

8月9日医师节专场活动中,一场特殊的人文音乐会精彩上演。这场由全市医疗系统医务工作者自编自演的演出,让人们看到他们脱下白大褂后的别样风采。

音乐会在市中医医院表演队的八段锦展示中拉开序幕,刚柔并济的动作尽显传统养生智慧;市第二人民医院“多巴胺乐队”带来的《敢爱敢做》《如愿》,用摇滚点燃全场;市第一妇幼保健院的《爱永在》,歌声温暖动人;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古筝独奏《春江花月夜》,琴声悠扬,引人入胜……精彩节目轮番上演,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

“他们不仅会看病,还这么有才艺!”市民王女士称赞道。参与演出的惠东县人民医院医护工作者原汉东表示:“在医师节即将来临之际,能在健康夜市活动现场用歌声和市民交流,感觉特别有意义,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也是一种激励。”

事实上,不止医务人员,活动现场还有非遗传承人、捡跑志愿者等,他们形成“专业服务+文化传播+志愿行动”共同体,为到场的市民默默地提供着服务。

“要让民生服务像夜市灯火一样持久温暖。”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已经是惠州“健康夜市”持续开展的第二年。经过两年的发展,目前惠州已建立三大保障机制:线上线下的需求收集机制确保服务精准性,跨部门联动机制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活动相关保障机制促常态化开展。目前,“健康夜市”正从市区丰湖书院向县区延伸,形成“一核多点”服务网络,且各地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博罗龙华镇的“星光诊疗台”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开展起基孔肯雅热防控宣传;惠东县的健康夜市走进当地文化广场,融入广场舞和夜市之中,颇具烟火气;惠阳区“请出”四诊合参仪为市民进行体征辨识,让市民直观感受到“传统中医+现代科技”的魅力……

从丰湖书院到乡镇集市,从中医诊仪到防控宣传,群众需要什么,服务就送到哪里。这种“接地气、冒热气”的实践,正是文明实践的生动注脚:民生保障做得越实,文明新风就越能扎根人心。

接下来,惠州“健康夜市”将以“打造成具有岭南味道、惠州特色的文明实践品牌活动”为目标,在现有“一核多点”服务网络基础上,进一步做深机制、做优服务、做特品牌,让“夜市灯火”的暖意从“一时便民”走向“长久惠民”,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民生保障。

来源:文明惠州、惠州日报

编辑 南小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