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脏乱差,今成标杆村|于卫东带领黄家流村“蜕变”记

作者 黄津 2024-09-20 20:11

今年57岁的于卫东是连州市星子镇第十八届人大代表,现任星子镇东红村委会黄家流村小组长。在外村的人看来,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小组长,但在黄家流村民眼中,他就是村里的“大管家”,也是村民眼中的知心人、贴心人,村民对这个土生土长的村干部十分信任。

自2010年担任村小组长以来,于卫东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支持,围绕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带领全村轰轰烈烈搞起了美丽乡村建设,营造了洁净舒适的乡村环境,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实现环境脏乱差到美丽宜居宜业的华丽“蜕变”,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情怀。

于卫东(左二)向群众宣传美丽乡村建设政策。

于卫东(左二)向群众宣传美丽乡村建设政策。

整洁干净的黄家流村村貌。

整洁干净的黄家流村村貌。

示范带动

让“一人干”变“全村干”

昔日的黄家流村,破旧房子多,倒塌房子没人清理,杂草丛生,鸡狗到处跑,是附近有名的“脏乱差”村,“干部干、群众看”成常态。从担任村小组长的第一天起,于卫东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村里环境,带领乡亲们过上幸福的好日子。

于卫东认为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建设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为此,2017以来,于卫东带领黄家流村民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号召,实施村庄“三清三拆三整治”项目。在项目刚推进时,他及时召集全村群众召开会议,说了自己的想法,但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支持,大家要么认为是祖宗留下来的老房子不能拆,要么就认为房子拆了的话,以后孙辈就没有宅基地建房子了,村民的很多顾虑和对工作的不支持,造成先后召开了几次群众会都以失败告终。

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于卫东毫不气馁,他坚信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是改变村庄“脏乱差”的重要途径,是利民好事,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让群众跟着自己干。

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村民,于卫东除了与其座谈、入户宣传进行政策解读外,他还从自家做起,带着家人收拾整治屋前屋后的环境,把门口柴火、生产用具摆放整齐,还带头先把自家的危旧房、棚舍拆除了。在他带动下,先是亲属行动起来,其他村民也从观望变为了效仿,拆除家门口搭建的鸡棚,把狗拴起来,主动投身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中来,村庄迎来一点一点的改变。

升级打造美丽乡村

让“一处美”变“处处美”

“改变家乡的面貌,必须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说话。”于卫东说。面对村里存在群众行路难、污水治理难、厕所破旧落后、缺文化娱乐场所等民生问题,他集思广益,多方争取资金,带领村民通过筹措资金、整村推进、综合开发等方式,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环境“脏乱差”、如厕难等民生问题,大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和村容村貌,村庄实现“每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目标。

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和于卫东的努力下,黄家流村在2020年申报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在面临缺建设资金来源的情况,于卫东带领村民通过村民集资、酬劳筹资、自愿捐款等方式共筹集建设资金20万元,并争取到上级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奖补资金,新建起公共厕所,推动巷道亮化工程,文化室等项目也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实现了全村道路硬底化和全村污水暗渠化的建设目标,村里的空闲地变成了整洁美观的“四小园”。

屋前屋后干净整洁。

屋前屋后干净整洁。

村口池塘。

村口池塘。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一个个项目,正逐渐改变着村民的生活和村容村貌,黄家流村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也由此初具规模,实现了第一波“美丽变化”。

监督+门前三包

让“没人愿管”变“大家共管”

经过2017年、2019年、2022年的三次“三清三拆三整治”以及2020年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黄家流村村庄变整洁干净了,村民意识也提高了,养成了“门前三包”的习惯,更注重屋前屋后、庭院的环境卫生提升。

“村小组长是我们村卫生保洁的监督员,也是半个保洁员,在他的监督下,现在我们村可能是星子镇最干净的村庄,这都是村小组长的功劳。”村民成伟强这样介绍他们的村小组长。

检查保洁员是否保洁到位,村民是否自觉遵守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的规定……于卫东对村里的卫生保洁情况比较重视,会经常巡查村里卫生保洁情况,看到路上有垃圾,他会马上打扫干净,看到哪家屋前屋后乱堆乱放的,他督促屋主清理摆放整齐,保持整洁有序的环境。慢慢地,村民都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落实“门前三包”,村里也越来越干净漂亮。

现在走进黄家流村,房屋错落有致,绿树掩映,村道、巷道打扫得干干净净,村里广场、巷道公共区域无杂草、无积存垃圾,村口池塘干净没有垃圾漂浮物。村庄的美化绿化亮化,进一步改善了生态环境,黄家流村也由此成为星子的美丽宜居宜业标杆村。

南方+记者 黄津

通讯员 周小丽 李杰豪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叶镇祖
校对 马海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