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水产养殖的重点区域,近年来三水区积极响应农业农村部号召,深度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并于去年11月荣获“中国鳜鱼之乡”称号,高值鱼全过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建设应运而生,开展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行动。
近日,由三水区农业农村局与佛山市三水顺华源水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华源”)打造的示范基地顺利验收,成为鳜鱼养殖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三水区渔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与机遇。
科技驱动绿色养殖,品质保障铸就产业基石
走近示范基地,水面波光粼粼,鳜鱼不时跃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三水区渔业产业协会会长、顺华源创始人林华满怀自豪地表示:“我们示范基地通过健康养殖模式培育出的鳜鱼,成功实现了零药残。”
而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完善的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的建立。示范基地精心构建的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宛如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牢牢守护着水产品品质。依托“三池两坝”尾水处理技术生态净化功能,养殖过程全程禁用抗生素与违禁药品,从源头确保了鳜鱼的质量安全。通过对养殖水质、饲料及鱼体的定期检测,严格把控养殖环境与产品质量,实现了养殖零药残,有力推动了鳜鱼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示范基地采用的“三池两坝”尾水处理技术,通过吸附沉淀与生态净化工艺,始终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为鳜鱼生长营造了稳定、健康的生态环境,显著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率,有力保障了养殖效益。
技术共享辐射带动,农户踏上致富快车道
在渔业发展进程中,提升养殖户技术水平是推动产业整体进步的关键环节。为此,示范基地积极举办了三场技术培训班,成功完成200人次的鳜鱼养殖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培训内容紧密围绕鳜鱼养殖中用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的难点与痛点,涵盖病虫害防治、养殖环节精细化管理等关键领域。
林华表示,“技术培训的开展,极大地增进了农户对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养殖鳜鱼的了解,让他们认识到鳜鱼养殖并非高不可攀,实则有章可循。”经过系统培训,农户对鳜鱼养殖的认知实现了质的飞跃,熟练掌握了养殖要点与病虫害预防技巧,在后续自主养殖实践中,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实现科学养殖,有效减少了养殖风险与损失,切实提高了养殖收益。
在带动农户发展方面,示范基地成效显著。成功带动60户农户投身其中,辐射带动养殖面积达1000亩。其采用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模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顺华源在技术指导、优质苗种供应、适配饲料提供等全流程环节为农户提供坚实支持。针对部分资金短缺的农户,公司还提供饲料扶持等专项措施,确保农户能够顺利开展养殖生产。
同时,公司技术团队定期深入农户养殖场进行现场指导,及时解决农户遇到的技术难题,保障技术与管理经验有效落地生根,实现了农户与公司的互利共赢,共同推动了鳜鱼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标准引领产业升级,示范赋能行业发展
示范基地建设过程中,顺华源制定的高值鱼标准体系企业标准——饲料鳜鱼绿色养殖规程,成为推动鳜鱼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在过去,许多新养殖户面对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养殖鳜鱼常常是摸着石头过河,而该企业标准的出台,为他们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从鱼塘前期准备到鱼苗投放、饲养驯化,再到疫病防治与日常管理,每个环节都有详细规范。
林华强调,养殖户依据此标准进行养殖操作,能够精准把握养殖核心要点,有效避免在驯化过程中走弯路,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效率与成功率,有力地促进了三水鳜鱼产业的整体提升与良性发展。
按照这一企业标准养殖的鳜鱼,生长速度显著提升,养殖周期缩短,预计亩产量可达5000斤。按当前市场价每斤26元计算,亩产值高达130000元。扣除鱼苗、饲料、动保、设备折旧及人工等各项成本后,亩利润可达30000元。高效的标准化养殖模式不仅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还为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
此次验收的顺利通过,标志着三水区在高值鱼标准化养殖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未来,三水区将以该示范基地为样板,进一步加大渔业产业扶持力度,推广先进养殖技术与管理经验,推动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进程,持续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助力渔业产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编辑/谢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