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广宁代表团认真审议市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聚焦“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产业发展以及社会民生事业等领域展开热烈讨论,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意见建议。大家一致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政治站位高、工作落点实、民生情怀浓,是一份全面客观、亮点纷呈、凝心聚力的报告。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代表们畅谈履职、畅想未来,建肺腑之言、献务实之策,纷纷表示,将整装蓄势再出发,鼓足干劲启新程,共同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集聚众智、汇聚众力。
“市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2024年工作,提出2025年六方面重点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部署有力,对广宁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市人大代表、县委书记陈超常认为,广宁要深入贯彻这次大会精神,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县上下将继续团结奋斗,以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推进落实好市委提出的工作任务以及市政府向大会作的工作报告中的工作要求。一是深度参与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聚焦肉猪、肉鸽、竹笋、番薯“2+2”特色农业产业,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肇庆配送中心平台作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肉食品加工基地。依托广东翡翠湾白天鹅温泉度假区、麓宿奇幻树屋旅游等文旅项目辐射带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康养旅游目的地。积极推动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园等平台成为大湾区循环经济、循环产业的重要节点。加快推进肇明高速、贵广高铁北延长线(至深圳、珠海)、惠肇高速项目建设,打通广宁通向大湾区核心圈城市的又一条交通、经济大动脉。二是着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421”产业发展布局,全力抓链条,持续抓好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做大做强竹产业,加快推进竹纤维、竹编产业项目的落地,走出一条广宁特色发展的路子。三是推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结合绥江生态新城的规划建设,布局新建广宁中学的城南校区、广宁县市民活动中心(三馆一宫)、宝锭山连接竹海公园片区的美食城建设。加快典型镇村培育和打造精品示范村,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和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四是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粤菜师傅、乡村工匠、农村电商等工作。加快北片供水厂建设,解决广宁北片乡镇近20万群众的安全饮用水问题。扎实推进绿美广宁生态建设、“无废县城”试点创建、“最美县城”试点建设,全面推动林业碳普惠等项目,持续推进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
“市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工作,部署了2025年工作,站位高远、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务实,对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市人大代表、县长何剑才表示,广宁将认真贯彻落实好市政府工作部署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一是大抓产业招商和落地,着力在竹产业、循环经济、文旅民宿等发展以及在全域土地整治工作上取得新突破,立足资源大抓招商,加大企业金融服务,狠抓项目落地。二是大抓产业发展壮大,通过技改和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传统工业园区的效能,同时,盘活园区闲置土地利用,抓好企业“小升规”培育,推动企业早日符合上规标准,确保全年完成“小升规”企业培育20家以上,加快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三是大抓项目建设,抓好项目谋划和重点项目建设,推动肇庆浪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木格坪田矿区项目、葫芦坑建材产业基地项目、广宁北环路项目、低等级省道升级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工程加快推进建设。四是大抓“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持续抓好广宁六个精品示范村和绿美广宁生态建设,大力推进绿化美化行动,厚植城乡风貌的绿美底色。
市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梁妙练表示,市政府工作报告客观全面,对2024年工作总结全面,实事求是展示了工作亮点,2025年工作安排很有针对性,催人奋进,体现了市政府直面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推动发展的决心。结合广宁发展实际,他认为一是优化营商投资环境,特别是企业进驻广宁后,做细做实企业服务,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二是谋划打造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打造现代化产业链发展引擎。三是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一二三产融合且具有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在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市人大代表、县城乡规划服务中心副主任姜南提出,建议实施加强基础教育,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费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加强政府内部管理,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市人大代表、宾亨镇永泰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卢健威认真学习市政府工作报告,汲取奋进力量。回到工作岗位后,他表示将继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大力组织党员、群众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提升生态宜居水平。积极投身于典型村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着力构建“13331”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推动“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走深走实。
市人大代表、肇庆中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郑肇辉表示,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关于“百千万工程”的战略部署,让人振奋人心。建议建立“政府统筹+企业运营+青年创智+村民参与”的协同发展架构。创新重点培育“特色种养+精深加工+农文旅融合”产业链。建议实施“双向赋能”人才振兴计划。建立“青年返乡创业扶持基金”,在各镇(街)设立“乡村振兴创客空间”。推行“乡亲导师制”,由龙头企业技术骨干结对培养本土人才。
编辑:程伟浩
一审:梁 靖
二审:苏荣昌
三审:骆翠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