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低偿+市场”,惠城江北探索开展低偿公益课堂

作者 卢慧 2025-03-03 11:42

创新“公益+低偿+市场”运营模式,推动党群服务从“政府单向供给”向“社会多元共建”转型,日前,江北街道探索开设低偿公益课堂并成功开班,汇聚各方资源力量,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低偿收费,精准定位需求

为打破党群服务全靠政府财政“输血”的单一模式,江北街道探索通过激活群众力量和社会资源,让党群服务逐步实现“自我造血”。

江北街道广泛深入文艺社团、志愿队伍和群众中进行课程需求摸排,采取“线上问卷+线下座谈”调研形式,累计回收有效问卷逾400份,了解到群众对艺术兴趣培养、实用技能提升等方面需求强烈。基于调研结果遴选非遗、绘画、书法等12个往年参与度较高的课程,做到精准匹配辖区群众需求。

同时,江北街道结合课程成本与群众的承受能力,拟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既减轻财政压力,又确保服务供给的可持续,还能提升服务的多元化和专业化。下一步,将依托线上线下宣传矩阵,提升低公益课堂的知晓度。

多方合作,整合社会资源

根据课程实际,江北街道广泛对接多家专业培训机构和文艺团队,经过反复沟通和认真筛选,最终与一家有着多年群众文化培训基础的执行单位达成合作。合作单位不仅教学经验丰富,还派出优质师资力量,既保证了课程质量,又增加了课程种类。同时,社会资源的加入,壮大了党群服务的工作力量,推进了党群服务中心日常运营的减负提质。

据悉,此次低偿公益课堂招生460余人,课程收入可抵扣80%的师资成本,初步形成“政府输血+自我造血”的可持续模式。接下来,江北街道将认真总结经验,优化社会化运营模式,挖掘群众现实需求,开发精品特色课程,拓展党群服务领域,不断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和幸福感。

采写:南方+记者 卢慧 通讯员 廖奕琴

图片:江北街道提供


编辑 南小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