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成绩再创新高!校地共建以来,这家医院有哪些突破?

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 2025-03-20 10:46

3月18日上午,国家卫健委公布2023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国考成绩提升至B+档位(全国1588家三级综合医院的前50%区间,今年不排名次),较2022年度的B升高一个档位区间。

2020年12月29日,东莞市政府和暨南大学携手,共建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为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4年多来,在暨南大学这所百年名校的加持下,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逐步向三甲医院、大学直属附属医院蜕变,越来越多市外、省外患者慕名前来。

2024年,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医院门急诊人次超过100万,住院服务人次超过3.6万,比2020年分别增长27%、75%。这些鲜活的数据,见证了医院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取得的坚实成果。

更令人自豪的是,校地共建为医院发展招揽了众多高层次人才;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捷报频传,结构布局更优化;“首例”技术不断开展,免去了群众求医奔波之苦;医院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为校地共建写下了最好的注脚。

筑巢引凤,构建高质量人才梯队

医疗是民生之需,高质量的医疗健康保障是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一环,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关键靠人才。作为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院长,知名脊柱外科专家焦根龙正是在实施校地共建后,受大学委派到东莞来工作的重要人才之一。在焦根龙教授的带领下,成立了医院首个医学研究所——东莞市脊柱脊髓损伤研究所。

脊髓损伤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一种严重疾病,有着较高的致残、致死率。近年来,焦根龙教授团队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开创了新的术式——显微镜下行硬脊膜切开减压松解、灌洗术,基本攻克了脊柱外科领域全部技术禁区。这一全新术式,包括术中使用的高倍显微镜设备,放在4年前根本不可能在东莞找到,是校地共建让这一切成为现实。

共建伊始,暨南大学选派到医院的5位院领导均为双肩挑人才,且均为外科系统人才。他们到任后,按照“内育+外引”的思路,制定了在职学历教育管理办法、人才引进实施办法、人才引进安家补贴规定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吸引全国各地优秀人才,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共建以来,暨大附六院博士从原先的1人,增加至24人;硕士从原先的37人,增加至138人;博导、硕导由0人分别增至3人、9人。近期还有4位省内名医加盟医院,进一步为医院建设添砖加瓦。

培优培强,着力打造重点专科

过去4年多,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捷报频传,结构布局更优化。

共建前,医院只有骨科、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心理护理、伤口造口护理等5个东莞市临床重点(特色)专科。

如今,神经外科、眼科、中医皮肤科、医学影像科4个学科晋级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眼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泌尿外科、麻醉科、中医皮肤科、针灸科、助产护理、临床药学、产科、普通外科、中医针灸科13个学科晋级为市临床重点(特色)专科

医院的卒中中心、胸痛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心衰中心先后获“国字号”认证,获批为东莞市区域中心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定点收治医院。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新技术涌现频率越来越快,保持医院学科的发展优势,关键在于科研技术创新。

共建以来,在暨南大学的支持下,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成立了脊柱脊髓功能重建工程技术与材料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东莞分中心、暨南大学肾脏外科研究所东莞基地,东莞市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通过东莞市重点实验室立项,成立东莞市脊柱脊髓损伤研究所,即将成立泌尿外科研究所和神经外科研究所……

这些科研平台的建立,使医院科研工作屡创佳绩:共建4年来,各类科研项目立项111项,获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立项项目数同比增长258.06%;发表SCI论文55篇,同比增长2650%,其中12篇影响因子大于10分;获得7项国家发明专利,40项实用新型专利,专利数量同比增长235.71%;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创新东莞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创新突破,医疗水平直线提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层次人才引进后,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很多救治就没法开展。共建4年来,医院先后引进东莞市首台头部伽玛刀、东莞市首台百级通道科研型高端3.0T磁共振、高端蔡司手术显微镜系统等利器,为广大就医的患者提供了硬件保障。

骨科完成东莞市首例、大湾区第二例骨科机器人(Mazor X)手术,是全省为数不多能同时开展微创三镜齐发的医院之一;

神经外科开展东莞市首例清醒麻醉下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填补了东莞在伽玛刀治疗领域的空白;

眼科完成玻璃体切割术+眼内硅油填充+全视网膜光凝术+人工晶体悬吊术等多项高难度手术;

泌尿外科开展广东首例全腹腔镜下自体肾移植、东莞市首例全腹腔镜腔静脉癌栓取出及肠代输尿管……

4年来,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这样的“首例”越来越多,有太多的技术填补着医院及东莞的医疗技术空白,这些新技术、新项目的相继开展,使患者在东莞就可以享受到省级优质的医疗服务,免去了求医奔波之苦。

2023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公布,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国考成绩提升至B+档位。2024年度,医院国考指标持续向好,医院高质量发展稳步向前,其中微创手术人次、四级手术人次分别增长34.80%、42.86%,门诊、住院患者满意度持续提升,预计达到95分。而在这背后更有意义的是,越来越多群众看病不再奔波。

用心服务,建设有温度的东莞“侨院”

暨南大学是闻名海内外的百年知名侨校,东莞作为世界工厂,用“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和灵魂,吸引了全国56个民族、40多个国家的700多万人在此拼搏。共建4年多来,医院充分结合侨校和世界工厂的特点,用心用情做好医疗服务,努力建设一所有温度的东莞“侨院”。

用心服务企业。焦根龙院长担任企业健康副厂长,带头到企业,为企业免费提供医疗健康保健服务。2024年医院组织健康副厂长健康义诊、讲座近200场次,服务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群众超过2万人次。医院的典型做法,得到了央视等各级媒体的报道,接受了多个单位的参观学习,3人获评为东莞市明星健康副厂长。

挑起区域责任之担。作为东莞东部医疗中心,医院主动牵头建立了20个专科联盟,每年举办上百场专科联盟学术交流活动,带领区域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积极协助区域医疗机构开展各项医疗技术,对区域医疗机构暂无条件收治的疑难危急重症患者,主动做好对接,既解决区域医疗机构的难题,更方便了患者就医。医院每月接收区域医疗机构疑难危急重症患者30多人次,呈逐步上升趋势。

积极开展便民服务。建设智慧医院、提供病案复印、中医药邮寄配送到家服务,让信息多跑,患者少跑;外科大楼施工期间,将全部车位留给患者;设立医保服务中心,面对面快速解决医保患者就医难题……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歇,而且必将越走越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