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河涌穿村而过,宁静的碉楼傍河而立。别致的民宿与岭南特色古建筑群交错,绿树繁花相映……漫步瓜岭村,独特的水乡风韵让人流连忘返。
瓜岭村位于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东北部,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距今500多年,是广州唯一的水上清代建筑民居群。该村全力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实现“工作在园区、旅游在社区、生活在景区”三区合一的岭南精品名村,于2023年11月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
构建“一核多元”治理体系
乡村作为“百千万工程”中数量最为庞大的一环,是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瓜岭村成立“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工作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挂村领导为第一副组长,村书记为常务副组长,村“两委”成员、村下属4个合作社主任为组员,统筹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的工作。
该村全力织密织牢基层组织体系,构建以党组织领导为核心、社会多元主体有序参与的“一核多元”乡村治理体系,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凝聚群众,做好党员教育、党员发展等工作,凝聚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典型村培育,全面营造奋发实干、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精雕细琢提升人居环境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乡村振兴、建设魅力乡村的重要基础。近年来,瓜岭村在增城区有关部门及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对村庄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对环境进行“精雕细琢”。
在实现村庄环境公园化、生活排污无害化、垃圾处理规范化、卫生保洁常态化的基础上,瓜岭村先后完成了“四小园”整治提升、口袋公园建设、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升级改造、旧村道改造升级以及氹笃塘区域巡河碧道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持续巩固。
俯瞰瓜岭村氹笃塘,宛若一块碧玉,而环绕其中的休闲步道,就像在这块“掌上碧玉”四周镶嵌了一圈蓝色的镶边花纹,与周围河涌、绿树相得益彰,每天吸引不少村民和游客前来散步和观光。“我最喜欢傍晚带孙子到氹笃塘的亲水平台玩,能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看看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村民黄阿姨说。
整合资源优化公共服务
近年来,瓜岭村全面整合村庄原有的公共基础设施和闲置集体房屋,建设农家书屋、健身广场等公共配套设施,设立有线广播站、金融服务点、民主议事厅、医疗卫生站,做到道路通达无阻化、农村路灯亮化、自来水供水普及化、生活排污无害化、垃圾处理规范化、卫生保洁常态化,实现了公共服务覆盖到村,使村民过上优质生活。
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原则,瓜岭村对古建筑进行修葺和利用,使村里的古建筑得到很好的保护,并利用其建立民主议事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在这些古建筑里悬挂瓜岭村历史文化、名人背景,宣传古村瓜岭,不仅使古村落得到保护,进而得到发展。同时,积极开展农房风貌提升整治,有序实施农房外立面整饰工程,努力打造新时代农村建房规范、村容整洁、管理有序、生态宜居的乡村新风貌。
瓜岭村还注重提升村庄“内涵”,深入研究和挖掘岭南文化、广府文化,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活动中心等服务群众平台,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
加快发展特色乡村产业
今年初,瓜岭古村落美食街上线,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成为该村“游在瓜岭、食在瓜岭、住在瓜岭、品味瓜岭”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张新名片,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深度挖掘瓜岭老街、碉楼、龙舟、水系、田园、侨乡、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完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岭南文化水乡旅游品牌,促进瓜岭古村产业经济发展,提高村民收入,保护古村传统资源。
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以乡村休闲度假为主题,积极引进广州吾乡美地乡村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增城农投集团,打造具有岭南浓郁原乡特质和乡村文化休闲产业特色的岭南精品名村,并积极推动“智汇园”招商引流,打造宜居宜业的创客空间。
积极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引进相关工作室和文创团队,并依托瓜岭非遗工作站,定期开展非遗传承体验活动,传承非遗技艺,擦亮古村招牌,全力将瓜岭村打造成具有非遗特色的一个旅游景区。
依托瓜岭村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平台,促进侨乡资源与文化交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大融合,吸引更多海内外侨胞、客商前来投资兴业,激发新侨人才创新创业活力。通过加强与海外华侨同胞对接联系,积极引进资金打造华侨历史文化展览馆,增添侨乡文化底蕴,让侨乡文化在瓜岭村落地生根,目前正在开展瓜岭华侨历史文化展览馆方案设计。
近年,瓜岭村先后获得了“中国传统村落”“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等荣誉称号。接下来,将继续高质高效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以特色农庄餐饮、乡村精品民宿、非遗产品、文创工作室等为依托,积极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在岭南特色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的大道上继续阔步前行。
来源:广州市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钟林威 袁展鹏、今日新塘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