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体心共育”体系,禅城创新教研活动将“以体强心”推向纵深

作者 阎锋 2025-04-24 22:30

当“小胖墩”“小眼镜”成为校园高频词,当“emo”“社恐”成为青少年的口头禅,一场着眼于构建“体心共育”的教育变革在禅城如火如荼推进中。4月24日,超过500位教师参加的大规模“以体强心”教学创新研讨会成功举办。

研讨会由佛山市姚晓琳心理名师工作室与禅城区罗建荣体育与健康名师工作室联合承办,并在吉利中学(中学专场)与鸿业小学(小学专场)双线展开。这场横跨初中、小学学段的教育盛会,以“体育+心理”的跨界碰撞,打破传统教育的壁垒,为破解青少年体质与心理双重困境探索“禅城方案”,将2025年禅城十大民生实事之一的“以体强心”工程推向纵深。

中学小学双线开展

在青少年近视率攀升、心理问题低龄化的双重挑战下,禅城区以“健康中国2030”战略为指引,于2025年全面启动《禅城区中小学“以体强心”项目三年行动方案》,项目以“体育筑基、心理赋能”为核心,通过跨学科融合与协同育人,重塑青少年成长生态。

禅城区教育局负责人表示:该行动不仅是对国家“五育并举”政策的响应,更是一场教育范式的变革。着眼于打破“体育重技能、心理重疏导”的学科壁垒,构建“体心共育”新体系,培育身心强健的新时代建设者,禅城以体强心项目正是对国家教育战略的在地化创新,禅城率先在大湾区发出 “体心共育”的号召 ,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当天上午中学专场的体心融合课例展示中,体育教师彭宇琳执教的《田径:蹲踞式跳远——重走长征路》创新课例,将田径蹲踞式跳远训练与国防教育深度融合,生动诠释“以体强心”的教学智慧。通过动态重构体操垫阵型,课程将技术动作具象化为“四渡赤水”“飞跃大雪山”“过草地”三大长征场景,学生在跨越物理障碍的过程中,同步经历着心理韧性的淬炼。

上午中学专场的体心融合课例展示。

上午中学专场的体心融合课例展示。

“从助跑到腾空,每个动作都在挑战自己的恐惧极限,这种突破感让我真正理解了勇气与团队的力量。”一位学生在完成“雪山飞跃”挑战后感慨道。这种“运动场景心理化”设计,助力体能训练成为培养坚韧品格的载体。

随后的心理课上,心理教师高珊《勇启铸勋 筑梦远航》主题课程与体育教学形成呼应。通过指压板跳绳的生理唤醒体验、情境心理剧的角色代入等多元形式,引导学生们将抽象的勇气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身心互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课程引入的“勇气勋章”评价体系,将体育竞技中常见的突破性动作与日常学习场景的心理成长相链接,让学生深刻理解——真正的勇气,既是赛场上的纵身一跃,也是攻克难题时的坚持不辍。这种双师课程的螺旋式设计,实现了体育强健体魄与心理赋能的双向奔赴。

下午2时,鸿业小学校园化身“体心游园会”主会场,千余名师生共同开启一场 “体育与心灵共舞” 的成长盛宴。活动以 “以体强心,筑梦未来” 为主题,聚焦 “五育融合” 背景下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融合,围绕积极心理学六大美德,精心设计12项沉浸式运动体验项目,让孩子们在汗水中释放活力,在协作中培育心理品质。

“以体强心”教学创新研讨会小学专场。

“以体强心”教学创新研讨会小学专场。

在教学展示环节,心理教师苏琪带来《学会坚持,阳光成长》,以鸿业小学同学武术学习真实成长故事为线索,结合戏剧教学,开启体心融合的奇妙旅程。课堂中,学生通过模拟武术招式、展示鸿业武术课间操,感悟武者精神,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深刻体悟体育运动可以阳光心灵、强健体魄、塑造人格的重要作用。这种将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结合的教学方式,收获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也为体心融合课提供了新范例。

探讨“体心融合”构建路径

“真正的教育,应该让孩子在汗水中学会坚强,在碰撞中学会包容,在奔跑中看见更广阔的自己。”两场教研展示活动的最后,还分别举行了教学创新研讨会,心理、体育教研员和校长、一线教师们,纷纷以头脑风暴的形式,从吉利中学和鸿业小学的创新实践案例出发,又放眼区域教育改革全局,探讨“以体强心”生态体系的构建路径。

教研员、校长和一线教师们的头脑风暴。

教研员、校长和一线教师们的头脑风暴。

在中学专场,禅城区教育局副局长赵骥指出,禅城教育要从“学科割裂”转向“融合共生”,要打破体育与心理割裂的学科壁垒、打破单一技能型教师的师资壁垒。他高度评价双师协同教研模式,呼吁培养“既懂运动生理、又擅心理干预”的复合型教师,实现全区中学体心融合课程全覆盖。

在小学“以体强心”教学创新研讨会专场,禅城区教育局基础教育股股长刘少娴表示,6-12岁是 “运动习惯固化期”“心理韧性奠基期”,要创新体心融合课程和活动、树立儿童青少年成长新坐标。

从“单点突破”到“全域燎原”,禅城正在书写 “体心共育” 的教育新范式。

从“单点突破”到“全域燎原”,禅城正在书写 “体心共育” 的教育新范式。

从“单点突破”到“全域燎原”,禅城正在书写 “体心共育” 的教育新范式。根据《禅城区中小学“以体强心”项目三年行动方案》,未来三年,该区将实施课程基建工程、师资升级工程、生态构建工程等三大攻坚工程。禅城将把“以体强心”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根基,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品格培养的“以体强心”教育体系,并建立由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部门协作的“教联体”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形成“以体强心”教育发展生态系统。

采写:南方+记者 阎锋

通讯员 禅教宣

校方供图

编辑 陈禧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