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大剧院响起“慈爱之声”,福利中心的孩子们开了专场演出

作者 薛屏;麦晴怡 2025-11-02 15:31

坐在轮椅上,可以跳舞吗?

看不到歌词,可以唱歌吗?

11月1日晚,一束镁光灯照亮玉兰大剧院小剧场舞台,东莞“福彩慈爱”艺术团的65名孤残弃困儿童迎来了圆梦时刻。

舞台上,“慈幼之声”合唱团的孩子们在歌曲《光亮》中,用清澈的嗓音传递希望与光明;“善幼之舞”舞蹈团的孩子们在非遗狮子舞《醒狮》中化身为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狮子,在舞台上欢腾跳跃;“爱幼之星”乐器队的鼓点铿锵有力,中国鼓《龙的传人》奏响少年豪情……东莞“福彩慈爱”艺术团的孩子们,用十余个精心编排的节目,完成了他们的专场演出。在场观众有人看得沉醉,有人低头抹起了眼泪。

此次东莞“福彩慈爱”艺术团“福彩相伴,爱暖童心”专场演出由东莞市民政局指导,东莞市社会福利中心、东莞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主办。其背后是东莞儿童福利事业从“兜底保障”向“品质发展”转型的生动实践,更是“党建引领、多元协同、专业赋能”理念结出的丰硕果实。

多方协同点亮儿童梦想

“许多孩子平时不太作声,但一上艺术课马上就变得爱说爱笑。”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卢小焕的话语中满是欣慰。对于经历过生命挫折的孤残儿童而言,艺术不仅是一门技能,更是治愈心灵的良药。艺术团构建的“艺术教育 + 心理疗愈 + 社会融入”三位一体服务模式,让孩子们在艺术熏陶中逐渐走出阴霾,收获自信与成长。

2022年以来东莞市社会福利中心创新性地将党建工作与儿童福利事业深度融合,今年年初,由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与市社会福利中心联合共建“福彩慈爱”艺术团,构建起“党建引领、多元协同、专业赋能”的艺术教育服务体系。艺术团下设“慈幼之声”合唱团、“爱幼之星”乐器队、“善幼之舞”舞蹈团、“仁幼之韵”朗诵社四大分支,遵循“适性教育”理念为孩子们提供个性化培育。

“从最初一个人利用业余时间为孩子们辅导,到如今形成一支专业的指导团队,我感受到了‘社会力量参与儿童福利事业’的蓬勃活力。”东莞市王丽娟名师工作室负责人王丽娟老师感慨道。作为艺术团的指导老师,她为艺术团的孩子们辅导,用爱心和专业为孩子们搭建起通往艺术的桥梁。

指导团队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制定了“个性化、阶梯式”的艺术培养方案: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从简单的发声练习、音乐游戏入手,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对于有艺术天赋的孩子,进行专业的歌唱、舞蹈训练,鼓励他们参加各类演出。如今,孩子们不仅能在玉兰大剧院这样的专业舞台上表演,有的还在省级、国家级的特殊儿童艺术比赛中获奖。

有着一副空灵的嗓音的小胜,在独唱《世界赠予我的》节目中,感染了台下的观众。他5岁来到福利中心时患有腿部残疾,后来经过多次治疗后,慢慢能爬起,再到能自己走路,如今能站上舞台歌唱。他说:“我听到全场掌声响起,聚光灯打在我身上,紧张感突然消失了,脑海里只有音乐。”

值得注意的是,当晚助演嘉宾的加入更为专场演出增添了亮点。玉兰大剧院星光合唱团、玉兰大剧院时光合唱团、“可中之声”合唱团与孩子们同台表演,用行动传递着对困境儿童的关爱与支持。“能和福利中心孩子们一起表演,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纯真与坚强。希望通过我们的微薄之力,让更多人关注困境儿童的成长。”“可中之声”合唱团的成员说。

打造儿童福利东莞样本

“我们创新‘莞爱1+N’党建扶幼助困新模式,以中心党总支为核心,联动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市可园中学、市文化馆等25个党组织和社会力量,构建‘院校融合—残健融合—社会融合’递进式发展模式。”卢小焕介绍,这种模式打破了机构与社会的壁垒,实现了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为孤残儿童提供了专业、系统的艺术教育资源。

东莞福彩始终坚守“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发行宗旨,通过筹集公益金、专项帮扶等多种形式,用实际行动为福利中心少年儿童的成长保驾护航,彰显公益福彩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

儿童福利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石,已不再局限于基本生活与医疗的“硬保障”,更需要艺术培养、心理关怀等“软支撑”的同步升级。

近年来,东莞市民政局始终将儿童福利工作纳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程,以“大儿童保障”理念为引领,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的儿童福利服务体系,为艺术团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保障标准方面,东莞建立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2025年将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升至每人每月2375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与东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精准匹配。在服务网络方面,东莞出台多项政策文件,推动儿童福利服务从“机构内”向“社区化”延伸,实现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覆盖,构建起“市级统筹、镇街主责、社区落地”的纵向联动机制。

在服务能力建设上,东莞将市社会福利中心综合楼装修改造、筹设附属特殊学校列为2025年民政重点工作,引入专业康复师、特教老师等人才,构建“医疗+康复+教育”一体化服务模式。

“未来,民政部门将以构建儿童福利服务体系为目标,一方面整合跨部门资源,建立儿童艺术素养培育长效机制;另一方面推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运作’的协同模式,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儿童福利事业。”市民政局表示,将持续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城市”,为儿童福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东莞样本”。

演出最后,全体演员共同唱响《让世界充满爱》,温暖的旋律回荡在剧场每个角落。对于“福彩慈爱”艺术团的孩子们来说,艺术是翅膀,让他们能够跨越困境、逐梦飞翔;对于东莞来说,这场演出是儿童福利事业品质发展的生动见证,也是一座城市大爱与温度的集中展现。

采写:南方+记者 薛屏

摄影:麦晴怡

编辑 李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