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6月,粤港澳大湾区有效发明专利达81.7万件

作者 宾红霞 2025-10-31 19:20

10月31日,“知识产权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广州召开。

笔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粤港澳大湾区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有效发明专利和有效注册商标分别达到81.7万件和852.4万件,均占国内总量的约1/6。今年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收到湾区内创新主体提交的PCT国际专利申请1.35万件,同比增长超三成。

促进专利转化运用,对于催生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此前,广东出台《广东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围绕盘活存量专利、专利转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重点产业强链增效等制定配套文件,提出28条具体举措。实施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推广工程,提升备案认定产品质量,助力全省重点产业提质增效。今年1—8月,全省专利转让许可次数达5.9万次,同比增长20.1%。

广东还积极推动高校院所、龙头企业由“专利技术找市场”向“市场需求育专利”过渡。发布区域专利信息超12万条、技术需求信息1100余条,上千项专利技术以“先使用后付费”、开放许可等方式获得转化。今年1—8月,全省达成专利开放许可1413次,占全国总量的25.3%。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举办300多场供需对接活动,培养400多名专利转化运用技术经理人,初步构建起了供给端、服务端、需求端“全链条”的专利成果转化体系。

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多元发展,笔者获悉,今年1—8月,全省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到1724.8亿元,惠及企业4000余家。2024年全年为895家(次)企业提供10.4亿元的知识产权保险风险保障。全省已累计发行107只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规模逾220亿元。

香港特区和内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发展跨境知识产权保护便利措施,推广知识产权专业服务等领域,近年均取得多项进展。从今年6月底开始,香港创新主体更可受惠于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供的专利快速预审服务。两项措施皆可有效缩短香港向内地申请专利的审查周期,加快香港专利拥有人的科研成果在内地,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落地转化。国家知识产权局还批准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在港筹建首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除可提升特区知识产权服务范畴及能力,更可让香港融入内地不同省市建设和筹建的200余所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的全国网络。

澳门经济及科技发展局也在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与区域创新体系深度融合,从机制对接、服务提升、人才赋能三方面,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在内的澳门创新主体把握大湾区发展机遇,融入大湾区发展大局,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在澳门特区申请人在内地发明专利优先审查申请试点项目支持下,澳门特区申请人可通过广州代办处及深圳代办处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优先审查申请,大幅缩短审查周期,使具备专利条件的发明更快获得授权。截至今年9月底,共有64件申请内地专利优先审查,由申请至授权的周期最快仅需5.3个月。

南方+记者 宾红霞

通讯员 粤市监

编辑 钟展锋 何雪峰
校对 肖海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