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就不想走?一条热转视频,评论区秒变“深圳夸夸群”

深活圈 2025-11-16 07:00

“处在文明的环境,人就会不自觉地文明起来。”

11月10日

博主“真相名声大赵”一段视频引发热议

在离开深圳时

他感叹道这是一年中“自己行为最文明的几天”

“舍不得离开深圳”

“处在文明的环境中,人不自觉就会文明起来。”博主这段发自内心的赞美,迅速点燃了网络空间,也让深圳的文明细节成为热议焦点。

“深圳交通文明是全国的榜样!”

“我骑车到路口,想过马路但没有红绿灯,就停下来等,结果公交车、小车都自动停下来让我过。”

这个在深圳街头每天都会上演多次的平凡瞬间,却让博主感受到了非凡的文明体验。

在视频中,博主详细描述了当时的场景:面对没有红绿灯的宽阔马路,他骑着自行车犹豫不决。“我犹豫的时候,迎面来了一辆公交车直接停下来了,它可能看出我想过马路的意图,提前减速停车,后面几辆小轿车也齐刷刷地停下来。”

这看似微小的礼让行为,背后是深圳十余年的高效治理和文明环境的潜移默化。

早在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就明确规定:机动车行经无信号灯人行横道,遇行人通过时未停车避让的,处500元罚款。

如今,行人优先的礼让行为已深入人心。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如今深圳路口的礼让率已经高达九成。

“我走过这么多地方,只有深圳让我体会到这种最文明的治理方式,我们全中国都应该学习深圳。”博主在视频中的这句感慨,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视频发出后,迅速引发了网友共鸣,不少人纷纷晒出自己在深圳的同款被礼让经历。

文明细节,渗透城市每个角落

博主的镜头捕捉到的,只是深圳文明图景中的一个切面;而真正让这场讨论持续升温的,是评论区中成千上万条来自市民的“细节补充”。

“深圳所有的公共卫生间都有厕纸,而且都保持得特别干净。”这条高赞评论,悄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话题维度。

从公共卫生间的洁净有序,到绿化设施的精心布局,再到为市民量身打造的公共服务体系——深圳的城市文明,正渗透在每一个不起眼的日常中。

这座城市以无微不至的公共服务,赢得了网友们的一致点赞。

想锻炼,小区门口的室外智能健身房全天开放;

要自习,24小时图书馆永远亮着温暖的灯光;

需歇脚,遍布街角的“暖蜂驿站”里,微波炉、共享药箱一应俱全;

爱散步,“山海连城”的规划让你身处都市也能与自然相遇。

这些被网友们如数家珍的“深圳家底”,让评论区瞬间化身为“深圳夸夸群”,也折射出一座城市在细节中积淀的温情与吸引力——正是这些看似微小的美好,共同编织出属于深圳的文明底色。

11月14日,已回到北京的博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这条视频的“意外走红”非常感动,“阅读评论区上万条留言,我感受最深的是,深圳是全国最包容的城市;而深圳人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自豪,同样令人动容。”

他还透露了一个“小目标”:“我要坚持把深圳人的这些文明行为,在我走遍全中国时践行下去,给其他地方做个榜样。比如开车礼让行人,虽然有些地方还不是主流,但我会坚持学习深圳,文明的种子,总得有人先种下。”

撰文:王飞

编辑 孙梦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