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操作”上大分!这群“小海豚”的故事藏不住了

深圳共青团 2025-10-26 14:58

当羽毛球的弧线划破上空

当民间高手的竞技点燃全民运动热情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

羽毛球项目火热开赛!

深职大“小海豚”正式加入战场

在粤港澳大湾区十五运会如火如荼的赛事氛围中,群众羽毛球项目决赛阶段于深圳体育中心体育馆拉开帷幕,26支代表队、515名民间羽球高手齐聚福田,朝着10枚金牌猛冲。

在赛场上挥汗如雨的运动员以外

赛场里里外外最吸睛的“移动星光”

必须是来自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

100名“小海豚”志愿者

在为期一周的羽球群众赛事中

他们扎进N个岗位当起“守护侠”

用热乎劲儿和专业度

把这场群众盛宴的温暖值拉满!

【最早就位的“内场观察员”】

张文柯:近到能听见球拍震动声

“天刚亮我们就出发了

早上七点多就迅速站好岗!”

第一次参与大型赛事的

“小海豚”张文柯

谈起自己的岗位眼睛发亮

张文柯介绍

自己的工作主要是把关内场人员进出

比如赛事组委会要求

该入口仅由裁判员进入签字

其他教练员、运动员则不可通行

是保障赛场秩序和赛事公平的

一个重要岗位

不同于观众席的“远距离围观”

张文柯的志愿点位就在内场边缘

他一边把好自己的服务任务

也随时配合组委会

调动协助场内秩序

“虽然是群众赛事

但选手们灵活的步伐、精准的扣杀

十分热血

在做好志愿服务的同时

还能一边悄悄‘偷师’高手”

张文柯说

【日均站6小时的“接待沉稳派”】

冯志敏:从“紧张”到“hold住全场”

作为深圳仅有的3名

参与“十五运百日宣誓”的

“小海豚”志愿者

冯志敏的行政接待岗位

藏着不少“考验”

她说行政接待指引

需要时刻保持微笑

协助座席区的日常服务与管理

每天一站就是近6个小时

“刚开始怕记错流程,引导接待出差错

所以在测试赛和培训以外

我还自己一圈又一圈地熟悉场馆

确保熟记每个点位和流程”

在一次次周而复始的演练过后

冯志敏已练就得从容不迫

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妥妥帖帖

不仅能为嘉宾提供路线指引

还能精确的回应观众的每一个需求

【医疗点的“急救女超人”】

叶颖柔:带证上岗,还能“查漏补缺”

“之前我有通过初级救护员证

这次刚好派上用场!”

在医疗点服务的“小海豚”叶颖柔

是赛场的“健康防线”

赛前,她和其他医疗志愿者一起

参加了组委会的专项培训

从心肺复苏到肌肉拉伤处理

再到伤口包扎

每一项技能都反复练习

她的工作不只是守好总医疗点

还要定时为个个医疗分点位

补充物资

看看急救箱物资够不够

问问伙伴们有没有遇到棘手情况

她就像给医疗服务“打补丁”

确保每个角落都有保障

身为中国香港人

叶颖柔表示很荣幸能够参与到

此次粤港澳大湾区的赛事中来

“大湾区齐心协力办赛

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我也更深切地感受到粤港澳大湾区

进一步的交流交融”

【100人=100个“微光岗位”】

照亮群众体育热情

“您好,需要什么帮助吗?”

“这边请,小心脚下”

……

赛场的每一个角落

都藏着坚守与热忱

或许不是聚光灯下的主角

却愿做赛场旁最坚实的后盾

用点滴行动

为赛事注入温暖力量

除了上述三位“代表”

近一周

来自深职大的100名志愿者

还分布在多个点位

有人守在检录口

仔细核对选手信息

有人推着物资车

确保每个赛场都不缺“弹药”

……

他们没有站在领奖台上

却用每一个细微的动作

让这场以“群众”为主角的赛事

更顺畅、更温暖

正如一位“小海豚”所说:

“看到选手们在赛场上尽情挥洒汗水

观众们为每一个好球欢呼

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我们也是这场‘羽球盛宴’的一分子!”

一声声“谢谢”

一句句“加油”

让每一份付出都有圆满的答案

没有聚光灯追随

志愿者们却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

不求掌声喝彩

只愿用点滴行动托举赛事顺利

加油吧!“小海豚”们!

十五运群众羽毛球赛仍在激烈角逐中

这些年轻的“志愿力量”还在继续坚守

他们用青春活力

诠释着“全民健身,全运共享”的真谛

也让深圳这座城市的青春热情

在赛场内外持续升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