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深圳,改革的热度未减,创新的脉搏不息。一场关乎城市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走向的重要会议——市委工作务虚会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于11月24日召开。这既是一次对中央精神与省委部署的再学习、再深化,更是一次面向“十五五”发展新航程的战略校准与思想动员。
在市委书记孟凡利的主持下,深圳的决策层与发展一线掌舵者们齐聚一堂,共同擘画下一段征程的蓝图,其核心议题清晰而坚定:如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继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使命,是深圳发展的永恒坐标。
会议开宗明义,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赋予深圳的新时代历史使命”置于谋划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特区血脉的基因密码。
从“改革开放试验田”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到“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中央对深圳的期许层层递进、不断升华。
这份沉甸甸的使命,决定了深圳的视野必须更高远,格局必须更宏大,思考必须更超前。会议提出,深圳要主动研究解答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课题。谋划“十五五”,深圳要解答的,不仅是自身的发展之问,更是为国家先行探路的时代之问。
创新,是深圳动力不竭的引擎。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深圳的解题思路聚焦于“增创新优势、实现新突破”。关键在于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活发展新动能,坚定不移地将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会议释放出强烈信号: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将是主攻方向。这里瞄准的,不仅是巩固现有优势,更是要大力培育“面向未来的、能够成为明日之星”的产业与企业。
这意味着,深圳要在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传统产业升级上同步发力,加速构建一个更具韧性、更富活力、拥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不断催生的新质生产力,正是深圳面向未来最硬的底气。项目与投资,则是将蓝图变为现实的坚实抓手。
城市,是深圳发展成果的最终载体。
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是深圳对“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
这意味着,“十五五”的深圳,不仅要有强劲的经济脉搏,更要有宜居的生活环境、优美的生态空间、强大的风险抵御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经济中心的硬实力到城市品质的软实力,深圳追求的是全面进步,是让每一位市民都能感受到的“繁荣昌盛、欣欣向荣”。
队伍,是深圳续写传奇的根本保障。
再宏伟的蓝图,也需要人去执行。会议强调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旨在锻造一支“党性过硬、视野开阔、善于创新、真抓实干”的干部队伍。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良好发展环境的基石,也是深圳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攻坚克难的关键所在。
落实,是深圳一以贯之的工作姿态。务虚最终是为了务实。
会议明确要求,以目标、问题、结果为导向,紧盯全年任务,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并为“十五五”谋好篇、布好局。那种“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正是深圳经济特区与生俱来的精神特质。
面向“十五五”,深圳已经点题:使命引领下的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下的产业变革、以人为本的城市升华、坚强保障下的队伍锤炼。
这是一条贯穿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发展主线。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深圳再次以“归零”心态整装出发,以“尖兵”姿态闯关探路。它的每一步探索,不仅关乎一座城市的命运,更是在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叙事书写关键的“深圳章节”。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深圳的“十五五”答卷,令人期待。
链接:
南方+记者 崔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