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太保镇:“小站点”撬动产业大发展

作者 黄津 2025-07-22 18:15

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太保镇莲塘村人大代表履职服务联系点,墙上悬挂的彩扎狮头鲜艳夺目,人大代表与村民热烈的讨论声此起彼伏。

这个扎根于乡村振兴车间一线的“小站点”,正成为撬动县级非遗项目莲塘狮舞千万元产值的强力支点——短短数年间,一项日渐式微的传统技艺华丽转身,年产值从25万元跃升至逾1000万元,带动超120人就业,辐射周边7个自然村协同发展,七成狮头产品远销东南亚。

莲塘七成狮头产品远销东南亚。曾子勤 摄

莲塘七成狮头产品远销东南亚。曾子勤 摄

民意直通车间

代表履职服务产业一线

莲塘狮舞在太保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2022年5月,莲塘村先后成立连山竹之星民间工艺专业合作社、清远玖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专注狮头扎制的生产。

然而,随着市场变化,莲塘狮舞产业遭遇发展瓶颈期。如何将人大代表的资源优势、智力优势转化为推动地方发展的澎湃动力?2024年6月,太保镇人大紧扣我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部署,将人大代表履职服务联系点直接建在莲塘村乡村振兴车间的轰鸣声里。

这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嵌入,更是搭建了民意、政策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高速通道。

为确保联系点高效运转,太保镇人大构建了“履职服务联系点+工作组”机制,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担任组长统揽全局,镇人大主席担任副组长协调推进,各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及莲塘村辖内的人大代表组成工作组,化身民意“传感器”和事务“处理器”。

该联系点创新设立“主题履职日”,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专题活动,围绕特定时期重点任务与社会关切,组织代表深入调研走访,形成“群众提需求—代表建台账—联系点抓落实”的闭环体系。

“村民抬脚就能找到代表,车间难题第一时间就能摆上桌面”成了莲塘村人大代表履职服务联系点的生动写照,“家门口的民主”变得触手可及。

“小站点”释放大能量

打出组合拳推动产业升级

面对狮舞产品单一、人才断层、品牌薄弱等产业转型痛点,莲塘村人大代表履职服务联系点化身攻坚克难的“作战室”。

代表们以问题为导向,罗列清单,精准发力,打出“产品焕新+人才育新+品牌拓新+模式出新”的组合拳,积极推动莲塘狮舞产业转型升级。

莲塘村人大代表履职服务联系点打出组合拳推动产业升级。房丽想 摄

莲塘村人大代表履职服务联系点打出组合拳推动产业升级。房丽想 摄

依托“百千万工程”“双百行动”的政策东风,该联系点主动对接广东白云学院等高校资源,组织代表参与设计“廉廉”“珊珊”等地域IP形象,开发出涵盖挂件、水杯、帆布袋等文创产品64件,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有机融合。

针对产业工人短缺、传承青黄不接的现实需求,该联系点双管齐下——开设“非遗讲堂”,邀请产业基地负责人龚桂冬等进行授课;邀请非遗传承人和彩扎艺人驻点基地,开展7期免费培训,将复杂工序分解教学,150余名本土工匠由此诞生。

该联系点还主动对接兄弟镇需求,在吉田、小三江等中心镇设立莲塘狮舞非遗工作室,为留守妇女等提供培训咨询,不断充实从业人员队伍。

自2022年基地建成以来,已稳定提供120余个就业岗位,村民年均收入达3万元。组织代表赴广州多地考察,取经非遗进校园经验;推动成立连山龙狮运动协会,并成功举办第三届广东(连山)龙狮文化系列活动,吸引线上线下数万观众,现场签下5800套狮头订单,总值超500万元;狮头产品亮相广州花都“潮涌巴江”文创街区等活动,品牌知名度迅速攀升……在人大代表履职服务联系点的积极推动下,莲塘狮舞知名度不断提升,经过线上线下联动推广,如今七成狮头产品远销东南亚。

该联系点还积极推广“乡村振兴车间+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莲塘模式,组织周边村镇干部、村民代表实地取经,带动区域协同发展。该联系点更是前瞻谋划产业融合,通过深入调研与专家座谈,助力莲塘开发研学体验、传习教学、旅游观光等项目。产业基地内开设的非遗小课堂和亲子研学活动,让游客动手体验狮舞扎作技艺,感受非遗活态传承的魅力。莲塘村狮舞产业的转型升级,正是太保镇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精准赋能特色产业的生动缩影。

小小的联系点,既是感知社情民意的“前沿哨所”,又是汇聚政策与资源的“聚合中心”,更是人大代表躬身实干的“实践基地”。“代表就在身边,产业有了靠山。”车间工人的心声让代表履职更有动力。

太保镇人大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镇人大将继续依托履职服务联系点,为莲塘狮舞非遗项目融合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人大力量”。

南方+记者 黄津

通讯员 金冠宇 房丽想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黄滢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