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普照田野,光伏板下生机盎然。在肇庆封开县平凤镇,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板下又是另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南板蓝根郁郁葱葱,杏花鸡成群结队,勾勒出“板上发电、板下生金”的乡村振兴画卷。
近年来,封开平凤镇创新“光伏+农业+养殖”的“农光互补”模式,做活绿色生态文章,让闲置土地焕发新生,让阳光成为富民强村的“新动能”,走出一条强村富民新路。
平凤镇创新“光伏+农业+养殖”的“农光互补”模式,让阳光成为富民强村新动能。
平凤镇创新“光伏+农业+养殖”的“农光互补”模式,让阳光成为富民强村新动能。
光伏矩阵激活土地潜能
1600亩荒地变“阳光银行”
“以前这些荒地丢着可惜,现在铺上光伏板,不仅‘晒晒太阳’就能赚钱,板下还能种药材、养家禽,土地成了‘聚宝盆’!”平凤镇平岗村村民看着连片的光伏板笑意盈盈。
近年来,平凤镇引进复合光伏发电项目,以土地为基,以阳光为媒,让全镇1600亩闲置土地“变废为宝”。
截至2025年5月,项目已建成1342.83亩光伏矩阵板,其中1100亩实现并网发电,年发电量达6894.48万千瓦时。清洁能源的持续输出,还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每年村集体稳定创收64万元,农户增收136万元。
“板下经济”多点开花
特色种养鼓起村民钱袋
平凤镇采用“离地2米以上光伏板+地面种养”的垂直开发模式,破解土地资源瓶颈,为板下发展立体农业预留了充足空间,实现了土地高效利用、产业多元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的良性循环,让“一块土地两份收益”从设想变为现实。
平凤镇采用“离地2米以上光伏板+地面种养”的垂直开发模式,破解土地资源瓶颈。
平凤镇采用“离地2米以上光伏板+地面种养”的垂直开发模式,破解土地资源瓶颈。
在光伏板的“遮阳伞”下,平凤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让绿色经济在板下扎根结果。
该镇积极引入肇庆三缘农牧养殖有限公司,在500亩光伏板下种植喜半阴的南板蓝根,这种兼具药用与染料价值的珍贵药材,在这里实现“半年采枝叶、两年收根茎”的循环收益,光伏板的遮阳作用恰好满足其生长需求。
平凤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光伏板下种植南板蓝根。
平凤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光伏板下种植南板蓝根。
“公司投资了300万元,南板蓝根半年可采枝叶作染料,两年可挖根入药,亩产值约5000元。”据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古石村、古显村已种植250亩,登河村等四村的120亩种植计划即将启动,未来,企业将采用“企业供苗+技术指导+保底回收”模式,带动农户参与种植,并计划建设初加工厂,延伸产业链,预计将提供200个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与此同时,平岗村148亩光伏板下的杏花鸡养殖小区项目正稳步推进。该项目由乡村振兴资金支持264.34万元,建设12栋现代化鸡舍,年出栏杏花鸡27.4万只。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12个村集体将获20年租金568万元,养殖户年利润达45.2万元,还能为脱贫户提供稳定就业岗位,年工资性收益35万元。
联农带农聚合力
阳光产业照亮“致富路”
为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封开县平凤镇正与云浮市郁南县平台温氏家禽有限公司合作,计划在范村村等四村约687亩光伏板下发展杏花鸡养殖产业,打造农光互补优质鸡养殖示范基地。
该公司将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养殖,目前项目实施方案已获审核通过,正优化细节推进落地。从光伏发电到板下种养,平凤镇的“农光互补”模式构建起多元增收体系,不仅让村集体有了稳定租金收入,农户既能通过土地流转获收益,又能参与种养,增加收入渠道。
“我们不仅要发电,还要让每一寸土地都产生最大效益。”平凤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依托光伏发电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通过光伏发电与农业种植、畜牧业养殖、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集绿色能源生产、生态种植、特色养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如今的平凤镇,光伏板吸收阳光转化为电能,板下土地孕育出药材与家禽,在有限的土地书写着无限的“阳光经济”文章,交出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答卷。一块块光伏板,不仅是清洁能源的收集器,更是乡村振兴的能量源,照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新图景。
南方+记者 刘舜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