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阳光透过荔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荔枝树下,绿油油的咖啡果挂满枝头,阵阵清新果香扑面而来。
东莞寮步一片荔枝林里,41岁的梁煜强蹲下身,拨开一株咖啡树的枝条,叶片背面几粒白色的虫卵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棵长虫了,得及时处理。”他边说边掏出手机记录,动作娴熟得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咖农”。
梁煜强和团队检查咖啡苗生长情况。
梁煜强和团队检查咖啡苗生长情况。
100多年前,法国人在云南种下了中国的第一棵咖啡树。时至今日,全国98%的咖啡种植面积和99%的咖啡产量都在云南。两年前,梁煜强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他将云南的咖啡树种带到了1000多公里之外的东莞进行种植,“虽然个个都说不可能,但我们更愿意勇敢地赌一把。”
荔枝林里种咖啡
“我们都不是科班出身,全凭兴趣种咖啡。”梁煜强笑着说。
他的故事始于一次围绕咖啡开展的讨论。当时,从事有机肥生产工作的他开始接触咖啡种植行业。有天,他与同样爱喝咖啡的弟弟梁楚强闲聊时突发奇想:“既然咖啡厅的终极追求是提供自家独特的咖啡豆,那我们为什么不自己种咖啡?”这个念头像一粒种子,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2022年,梁煜强一头扎进咖啡种植领域。没有种植相关专业背景的他,靠着一股蛮劲阅读了大量咖啡相关的论文,甚至报考了华南农业大学的植物保护专业研究生。“国家的农业数据库是开放的,只要肯学,总能找到答案。”他回忆道。
最初,他从网上购买了10棵卡蒂姆咖啡苗,种在自家后院。“我们只想试试,广东的夏天高温高湿,咖啡树能不能活。”结果,这批树不仅熬过了酷暑,还长势喜人。这次成功让他信心大增。
梁煜强在咖啡园里。
梁煜强在咖啡园里。
“好品质的第一关,就是好品种。”后来,他查资料了解到云南有个咖啡种质资源库,于是通过朋友与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下称“云南省热作所”)取得联系并提交资料,从云南省热作所申请到400多株试验咖啡苗,包括萨奇姆401、402,德热132,397等优良品种,全部种在了东莞的荔枝林下。“这是广东第一批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的咖啡试验田。”梁煜强说。
“找到这块地并不容易,一开始人家不相信我们能种咖啡。”如今,在梁煜强租下的荔枝园里,咖啡树与荔枝树结成了“搭子”。荔枝树高大的树冠为咖啡树遮挡了过强的阳光,而咖啡树的浅根系则与荔枝树的深根系错开,互不争夺养分。“荔枝需要充足光照,咖啡却怕晒,它们形成互补关系。”他解释道。
弟弟梁楚强检查咖啡苗生长情况。
弟弟梁楚强检查咖啡苗生长情况。
梁煜强惊喜地发现,这种“林下种植”模式不仅巧妙地解决了咖啡树在广东地区适应性不足的难题,还意外提升了荔枝的品质。“施给咖啡树的有机肥渗透到土壤深层,荔枝吸收后甜度更高。”梁煜强说。
不仅如此,咖啡豆在经过处理成生豆后可以保存3至5年,而荔枝等热带水果滋味鲜美,却存在不易保鲜、上市期短的难题,咖啡生豆恰好形成互补,“不用担心‘大小年’影响荔枝产量,还能增加荔农收入。”梁煜强说。
荔枝林里种下的咖啡树挂果。
荔枝林里种下的咖啡树挂果。
让咖啡豆带上岭南味
“能不能种出来?种出来能不能量产?这些都不好说。这其实是个冒险的过程。”梁煜强说,今年底,种植的第一批咖啡豆即将迎来采收,且有望培育出第二代咖啡树,“到时一切都会有答案了。”
从咖啡果实变成一杯咖啡,还要经过去皮、发酵、烘焙、研磨、烹制五道工序。为了降低种植失败的风险,梁煜强团队不仅在种植环节发力,更在咖啡生豆的处理工艺上大胆创新。“国外的咖啡处理工艺成熟,但真的完全适合我们本土的豆子吗?”查阅资料时,梁煜强萌生了突破常规的想法,“我们要探索自己的处理工艺。”
梁煜强和团队在东莞育出的咖啡苗。
梁煜强和团队在东莞育出的咖啡苗。
“11月份是咖啡豆收获的季节,而此时的广东的温度和湿度更加适合处理生豆。”他们正在研发具有岭南特色的处理法,例如利用具有岭南特色的荔枝花、龙眼花进行处理。“目标就是让咖啡豆带上独特的岭南风味,更具本地特色。”
目前,团队已用试验田里种植的同种咖啡豆,成功烘焙出理想的岭南风味。当第一次用自己改良版的咖啡豆冲煮出一杯咖啡时,那份成就感和满足感让梁煜强至今难忘:“咖啡里能闻见荔枝花香,那种风味只能用‘自然’来形容。”他们当时觉得,这事可行。
梁煜强团队的咖啡师把车后尾箱改成行走的“咖啡车”。
梁煜强团队的咖啡师把车后尾箱改成行走的“咖啡车”。
后来他们还邀请身边的朋友品尝自己亲手烘焙的咖啡,还透露自己正在东莞种咖啡,“他们的表情既惊讶又喜爱,还有人不敢相信,说要来咖啡园亲眼看看”。
“我们甚至考虑在烘焙熟豆过程中用荔枝柴来烘烤。”梁煜强看来,他们种下的不只是咖啡树,更是制造业城市农业发展的“另一种可能”。
荔枝树下咖啡树茁壮成长。
荔枝树下咖啡树茁壮成长。
近年来,咖啡已经成为东莞人的日常饮品。按照梁煜强的规划,未来在这里就能实现咖啡从种植、加工、冲煮,再到咖啡渣发酵成肥料回到土里的全过程。为此,他计划在村里开设一家融合咖啡种植体验的咖啡厅。“咖啡爱好者来到这里,可以亲身体验从枝头鲜果到杯中品尝风味的过程。”他说。
“今年底这里收成的咖啡豆将和云南产出的豆子,用同样的处理工艺后进行对比。”在梁煜强团队的设想中,他们还希望带动两广地区更多农户加入种植行列,让这里不仅能以“荔枝之乡”闻名,也能成为新兴的“咖啡产地”。
文字:南方+记者 薛屏 施美
图片:刘冠希
设计:孙沛川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