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阳江阳东:锚定“三年考” 奋进正当时

作者 黄林 2025-07-10 16:26

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阳江市阳东区不断涌动着破局求新、奋勇争先的发展热潮。

2025年是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阳东正全力以赴打好这场举全区之力、集全民之智的筑基之战。

“绿能新城”蓝图渐展,“醉美阳东”画卷徐开。从传统产业升级到新兴产业培育,从城市品质提升到乡村风貌蝶变,在这片奋进的热土上,阳东以“再发力、再攻坚、再突破”的坚强决心,推动一个个鲜活的创新案例、一次次生动的改革实践转化为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实干答卷。

再发力 筑牢产业根基

产业是“百千万工程”的根基。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阳东以“三个三”举措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定位愈发清晰——着力耕好陆海空“三口田”,打造绿能制造、深蓝牧场、五金刀剪等绿色、蓝色、金色“三张产业牌”,加快构建具有阳东特色的“1+3+3+X”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年阳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较2022年增长约13.3%,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总量居全市第一;2025年,阳东区绿色能源和AI智算融合发展产业、五金刀剪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入选广东省县域特色产业目录。

其中,绿色能源和AI智算融合发展产业尤为亮眼,目前全区已建成投产和在建清洁能源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约1400万千瓦,居全省前列,年发电量超520亿千瓦时,产值超200亿元,以“发电端、制造业端、电力基础设施端、园区建设端”四轮驱动,阳东正加快构建绿色能源全链条产业体系。

利用绿能资源富集优势,2024年2月,广东阳江(阳东区)绿能示范产业园正式挂牌。作为广东(阳江)绿能示范产业园重点规划的园区之一,该园区建设正加力提速,致力打造绿电直供、可物理溯源的零碳园区。目前,园区已招引江苏希倍优等11家企业落户,厂房出租率超60%。

广东阳江(阳东区)绿能示范产业园于去年2月揭牌成立。

广东阳江(阳东区)绿能示范产业园于去年2月揭牌成立。

“相比在深圳总部的厂房,我们落户阳东绿能示范产业园的用地成本便宜了很多,当地政府诚意十足、服务到位,极大地加快了我们投产的步伐。”德中智能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主营AI+3D视觉检测设备,专为电子电器、汽车等行业企业提供自动化、智能化解决方案,去年产值约3.5亿元,在国内市场份额位居前三,预计今年在阳东的产值可达5000万元。

以绿能产业蓬勃发展为视角,这片热土,从来不乏奋进故事。

五金刀剪产业获评首批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五金刀剪产业带入选省“跨境电商+产业带”试点,“十八子作”成为阳江市首个中华老字号,苏仕兰“桑刀2号”刀具创行业首个吉尼斯锋利度保持力纪录,传统产业升级成效显著;依托合山机场及其空域优势,总投资9.5亿元的低空经济创新融合项目入选省2025年重点项目,无人机测试基地等航空产业加速集聚,汉通医疗同位素、楹烽阳新材料、绿色智算中心等未来产业项目稳步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

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的同时,阳东现代农业也跑出了发展“加速度”。东平渔港认定为国家级中心渔港,合山镇丰多采获评国家级生态农场,北惯镇友瑜家庭农场入选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2024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8%;“农文商旅”加速融合,东平镇、笏朝村等四个镇村分别被认定为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村,4家乡村酒店和民宿被认定为省银品级以上,2024年,全年旅游收入增长7.1%。

东平渔港航拍图。

东平渔港航拍图。

再攻坚 升级城乡内涵

乡镇联城带村,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百千万工程”明确提出,要集中资源力量,培育更多全国经济强镇。2025年东城镇再次入选全国镇域经济500强,且排名较去年提升21位,在粤东粤西粤北排名第二。

近年来,东城镇明确发展思路,通过培育“五金刀剪+经贸”“餐饮+夜经济”“农文旅融合发展”三大板块,打造“产业东城”“美食东城”“绿美东城”三张名片,构建起以五金刀剪、餐饮食品、先进装备制造等为龙头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阳东区镇村面貌正在发生深刻蝶变。大八镇珠一村实现华丽转身,通过统一规划建设岭南特色村居,昔日破败的“空心村”焕发新生;新洲镇表竹村青少年军事拓展培训基地作为全区“百社联百村”行动首个落地运营的产业示范项目,正以乡村特色休闲产业重塑村庄价值……

大八镇珠一村航拍。

大八镇珠一村航拍。

统一外立面风格的珠一村。

统一外立面风格的珠一村。

新洲镇表竹青少年军事拓展培训基地开营。

新洲镇表竹青少年军事拓展培训基地开营。

一边是稳健的经济提速,一边是美丽的乡村蝶变。“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阳东坚持“内外兼修”的发展路径,一体推动城镇功能和城乡形象提升,着力增强县域综合承载力,持续推动城乡融合走深走实。

一系列火热实践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发展图景——

“品质阳东”日益凸显。基于15分钟生活圈,阳东着力打造4个尺度适宜、功能复合的城市社区,重点打造四大特色商圈,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打通并升级改造裕东一路、东风四路、永安路等市政道路10多条,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交通、绿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区品质大幅提升。

那龙河片区航拍图。

那龙河片区航拍图。

“绿美阳东”渐入佳境。作为全省村庄新增绿化一张图3个试点示范县之一,已完成新增绿化上图工作,在绿美广东竞风华活动中获优胜县区奖等3个奖项,广东阳东寿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被定为全省绿美生态示范点。

广东阳东寿长河红树林湿地公园河段。

广东阳东寿长河红树林湿地公园河段。

“和美阳东”辐射更广。前两批典型镇建设通过考核,东平镇在2024年省乡镇分类建设评价工作中获评“优秀”等次并入选省美丽圩镇建设运营案例;瓦北村上榜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北惯镇平地村等6条典型村入选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雅韶镇笏朝村被授予全市唯一的省“美丽庭院”特色村称号;提升改造11条农房风貌带,建成“山海渔韵”“渔牧田园”“漆彩渔乡”三条连线成片的南部乡村振兴示范带。2024年全区157条行政村集体年收入均达20万元以上,总收入比2021年增长113.6%。

雅韶镇笏朝村。

雅韶镇笏朝村。

“温情阳东”暖意融融。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民生福祉。就业方面,2023年以来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70多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1.1万人;教育方面,新增1.25万个学位,2023年启动创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获省教育履职评价“优秀”,与多所高校建立帮扶合作,组建3个教育集团和6个教育共同体;医疗养老方面,新增1300多张医疗床位,改扩建11所医院,优化11家乡镇敬老院,3家卫生院获国家通报表扬。全区城镇化率从2022年的52.7%提高到2024年的55.2%。

华师附属阳东小学落成开学。

华师附属阳东小学落成开学。

再突破 深化改革创新

“百千万工程”如何破局开路?关键看改革。

近年来,阳东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擎,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推进“县域产业发展五大要素保障机制”及“乡村振兴发展五化联动机制”等“5+5”集成式改革布局,全面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在此背景下,阳东首先瞄准国企,激发改革创新之力。针对区属国企规模小、业务单一、效率低下等问题,2022年下半年,阳东大刀阔斧地启动了国企改革行动,将区属一级企业由原来的17家整合组建为5家,明确主业、错位发展,构建“1+5+N”国资新格局。目前,五家国企资产总额增长超90%,改革经验获省委改革办推广。

重组后的区属国企联合珠海金湾区帮扶工作队及相关金融机构迅速设立了规模2亿元的粤西首只区县级产业基金,成功投资、储备优质项目6个,目前正在加快推动组建规模1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投融资及专业运营能力极大增强。

如何打好改革“组合拳”推动“百千万工程”在更大范围取得突破?阳东的回答是,聚力推进多项体制机制改革,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深入贯彻落实阳江市“营商环境年”“提升落实年”部署,阳东新组建区投资促进中心以及招商引资、企业筹建、企业服务三支队伍,给企业项目注册、审批等提供全面服务,“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能办马上办、难办想法办”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化镇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采取“明权责、促发展、找路子、添动力”四项举措,有效提升镇域造血能力;深入推进县镇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经开区“管委会+平台公司”模式,推行“绿色通道”“一件事一次办”等高效审批机制;推进全域土地整治行动,编制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2个,红丰镇方案顺利获省审批,创新集体留用地过渡性开发模式,推动报平村盘活2.6万平方米闲置地引进新能源汽车城项目,为村集体增收5500万元,推广“土地信用中心”模式,亨垌村探索“土地信用中心”做法入选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深化改革,让发展能量向阳东集聚。近年来,阳东持续发动建筑业、能源央国企助力镇村建设。动员104个建筑业央企及企业与阳东乡镇结对帮扶,谋划帮扶项目超110个,启动7条风貌带建设,其中“绿美阳江+宜居城乡”风貌带提升建设项目入选了全省建筑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项目范例;在全省率先创新开展“百社联百村”专项行动,动员141家社会组织及会员单位,组织实施项目182个,涉及资金2.32亿元,有效推动乡村公共服务建设和产业发展。

站在“三年初见成效”的历史节点,阳东“百千万工程”的阶段性成果令人振奋,但更值得期待的是其蕴含的发展潜力。随着产业升级持续深化、城乡融合不断加速、群众参与愈发踊跃,相信阳东将在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上,书写更多具有示范意义的创新篇章。

南方+记者 黄林

通讯员 冯斌强 陈运恩

编辑 李婉芬
校对 王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