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钠饮食危害大,低钠盐来“护驾”,但购买时一定要留意这几点……

广东疾控 2025-07-08 10:12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

慢性病所带来的挑战日益严峻

2002—2019年

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比持续攀升

从80.0%增加到88.5%

高钠饮食

是引发高血压和相关慢性病

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为全球钠摄入量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降低全人群的钠摄入。减少钠摄入、提高钾摄入,尤其是推广低钠盐,已被证明在降低慢性病患病及死亡风险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高钠饮食的危害

钠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它参与包括维持血压正常在内的许多生理和生化过程,并受到肾脏的严格调节,使得健康人的血钠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135~145 mmol/L)

但长期的高钠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心血管损伤,从而增加发生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除此之外,高钠摄入会对肾脏、大脑和骨骼等器官产生不利影响。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在所有膳食因素当中,高钠摄入导致的疾病负担排在首位。高钠摄入危害人体健康,而全球各国人均钠摄入量往往偏高。

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3月发布的全球报告显示,全球成年人平均每日盐摄入量为10.78g,钠摄入量为4310mg。这一数值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为成年人推荐的每日限量每日钠摄入量应少于2000mg(相当于5g盐)的两倍多。中国人群钠摄入的主要来源(67%)是烹饪过程中添加的食用盐,其次则是酱油和味精等调味品和来自加工食品的钠。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复杂多样,只通过食品工业界的食品配方改进无法达到人群相同的减钠效果,关键是需要降低来自烹饪用盐中的钠摄入量。相较于单纯依赖减盐宣传,推广低钠盐是一种更有效且低成本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具有较高性价比,能够在降低钠摄入的同时,提高钾摄入量,减少高血压及相关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什么是低钠盐

普通食用盐由≥97%氯化钠组成。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GB 2721—2015)中,低钠盐被定义为:以精制盐、粉碎洗涤盐、日晒盐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原料,为降低钠离子浓度而添加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如氯化钾等)经加工而成的食用盐。它的氯化钾成分在10%~35%之间。

图源:小红书@4957123947

由于原料成本、工艺和生产技术的不同,低钠盐价格约为普通食盐的1.5~2,但由于食盐是低消费产品,低钠盐的花费仍然很低。目前低钠盐的最低市场价格为6.5元/kg,均价约为11.6元/kg。若以2019年我国居民家庭每日烹调用盐为9.3g计算,若使用低钠盐代替普通食盐,消费仅额外增加不到20元

低钠盐还有哪些好处

01

增加钾含量,降低血压

由于中国居民新鲜水果和蔬菜摄入量偏低,再加上饮食结构的变化和加工食品的广泛消费,人均钾摄入量远未达到理想水平。将日常使用的普通食用盐替换为含有一定量钾的低钠盐,不仅能够减少钠摄入量,还能提高钾摄入量从而达到双重降压效果。因此,低钠盐可能成为治疗高血压前期或轻度高血压的有效替代策略。

02

减少高血压相关的心脑血管发病及全因死亡

研究表明,相较于普通食用盐,低钠盐可显著减少高血压相关的心脑血管发病及全因死亡,且未见严重的不良事件增加。一项在中国的48家养老机构中针对55岁以上老年人群展开的临床试验一步证实,低钠盐相比普通食用盐显著降低了收缩压和舒张压,并减少了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然而单纯限制普通食用盐供应对收缩压未产生影响。对于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从40岁开始采用低钠盐与降压药物相结合的干预方案最具成本效益,且越早干预,预防效果越显著。

那么,低钠盐安全吗?

能不能放心吃呢?只要你不是这几类人群

都可以放心吃。低钠盐安全性的顾虑主要源于食用低钠盐时钾摄入量的增加。对肾功能正常者,适量增加钾摄入是安全的,且有益健康。中国人群钾摄入普遍不足(1.5g/d,远低于世卫组织建议的3.51g/d),因此适度增加钾摄入对多数人有利。

但对于钾排泄功能异常者,如肾病患者使用保钾药物者,低钠盐可能引起高钾血症

购买低钠盐需注意

01

留意保质期

对于精制碘盐、低钠盐等添加了其他成分的盐,是有保质期的,选购时需要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确保购买的食盐在保质期内,避免食用过期食盐。

02

注意包装标识和防伪

购买低钠盐时,应检查包装标识上是否清晰标注了低钠盐、碘含量等信息,并可通过盐业公司的官网或电话查询其真伪。

03

个别人群不适宜食用

对于高温作业者、重体力劳动强度工作者、肾功能不全者严重高钾血症者以及正在使用保钾药物者,务必主动咨询医生,并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安全、合理地食用低钠盐。

/健康科普

参考文献:

[1]马陈西南,乔子钰,叶美辰,等.低钠盐的健康效益、安全性与推广措施[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5,33(04):313-320.DOI:10.16386/j.cjpccd.issn.1004-6194.20240718.0531.

[2]吴长青,段杰妤,马志英.选盐有标准,“盐值”最关键[J].中国食品安全,2024,(10):83-84.

制作:张一

专业审核:罗贇

初审:龙遗芳

审核:邱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