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糖比白糖更健康?最大的区别不是营养,而是……

广东科普 2025-08-26 19:07

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调味品。

长期以来,

对糖都流传着这些说法:

“经期喝红糖水能补血”

“红糖比白糖更健康”

……

红糖真的那么有益处吗?

红糖和白糖的健康属性

真的差别很大吗?

到底哪个更健康?

红糖、白糖的同&不同

一句话总结:工艺不同,来源、核心成分相同。

红糖也称为黑砂糖,以甘蔗为主要原料,经提汁、澄清、煮炼,采用石灰法工艺制炼而成,整个加工过程中除石灰外不加入任何化学试剂以及食品添加剂,完全保留甘蔗原有风味和营养物质,并且在过程中产生了色素,因此呈现出独特的红褐色和特殊的风味。

白糖是从甘蔗或甜菜中经糖汁提取、清净处理、煮炼结晶、分蜜等工艺加工提纯和脱色而制成的蔗糖结晶,为白色无杂质细颗粒的高精制糖。因此,白糖呈现出洁白的颜色,口感也更为纯粹。

已获授权图,转载勿使用

所以,红糖和白糖,虽然在外观和口感上存在差异,但它们的原料都来自于甘蔗或甜菜,只是在加工工艺上有所不同,导致了最终产品的差异。

无论是红糖还是白糖,它们的核心成分都是蔗糖。红糖的糖含量在83%以上,越是等级高的红糖,糖分越高。而白糖的糖含量则高达99%以上,这意味着,无论选择哪种颜色的糖,摄入的绝大部分都是蔗糖。

蔗糖是一种双糖,进入人体后会迅速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是身体主要的能量来源,但如果摄入过多,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

虽然红糖中含有少量微量元素,但这些微量元素并不能显著减缓血糖的升高速度。因此,从控制血糖的角度来看,红糖和白糖并没有本质区别,对于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都应尽量避免或严格限制摄入。

喝红糖水能补铁补血?

长期以来,红糖被赋予了许多“神奇”的功效。有一种说法是,红糖中含有更多矿物质和维生素,因此许多人认为“喝红糖水能补铁补血”。这是真的吗?

数据来源:《中国食物成分表2009年(第2版/第一册)》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红糖中的铁含量为2.2毫克/100克,白糖为0.6毫克/100克。这样比较来看,红糖中的铁确实比白糖略胜一筹。但这种“更多”的营养,在实际饮食中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以铁为例,女性每天需要18毫克的铁,如果完全依赖红糖来满足这一需求,需要摄入:18毫克(每日需求)÷2.2毫克/100克(红糖含铁量)≈818克。

这意味着,为了达到补铁目标,一天需要吃掉将近800克的红糖,这显然是不可能且极度有害的。而且,红糖中的铁属于非血红素铁,吸收利用率差。所以,红糖的矿物质含量看似略高,但实际意义有限。

相比之下,同等重量的猪肝含铁23.2毫克,且吸收率更高。靠红糖补铁不仅效率低下,还会摄入大量热量,增加肥胖风险。虽然比白糖的铁高,但在补铁大户面前,含量不值一提。

已获授权图,转载勿使用

关于红糖,还存在以下这些认知误区:

@红糖热量更低?

每100克红糖含389千卡,白糖为400千卡,热量几乎无差别。两者主要成分都是蔗糖,每克提供4千卡热量。无论是红糖还是白糖,过量摄入都会导致热量过剩。

@红糖能缓解痛经?

“痛经喝红糖水”是许多女性的习惯,喝完红糖水后,部分女性确实会感觉疼痛有所缓解。但这并非红糖的“特殊功效”,一部分可能是心理作用,另一部分可能与温度有关,这种效果与喝一杯热水、热茶或使用暖宝宝敷在腹部是类似的。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红糖水更是无济于事,应及时就医。

@红糖更天然、更健康?

红糖的深色来源于其在加工过程中保留的糖蜜和色素。大家常常将“天然”与“健康”划等号,认为未经精炼的食物就一定更健康。然而,在糖的领域,这种逻辑并不完全适用。红糖虽然保留了甘蔗中的一些微量成分,但其核心仍是蔗糖,其对血糖的影响和能量贡献与白糖并无本质区别。

怎么吃糖才更健康?

需要提醒的是,不论成年人还是儿童,吃糖过量和方法不当都会影响人体健康。所以,我们必须掌握正确的吃糖方法。

在选择糖时,不应仅仅关注其颜色或是否“天然”,更重要的是关注其主要成分和总摄入量。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人每天糖分摄入在50克以内,最好控制在25克以内。

减少添加糖的摄入

尽量减少或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少吃糖果、糕点、饼干、甜点等高糖零食;在烹饪时,减少糖的用量,或尝试使用天然甜味(如少量水果)来替代。

已获授权图,转载勿使用

学会识别隐形糖

养成阅读食品配料表的习惯,配料表是按照原料添加量由多到少排列的,排名越靠前,往往添加量越多。

除了“糖”“白砂糖”“蔗糖”等常见名称外,还要警惕以下“隐形糖”的别名: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玉米糖浆、高果糖玉米糖浆、浓缩果汁、蜂蜜、枫糖浆、焦糖、糊精、麦芽糊精等。

另外,查看营养成分表,如果没有特别标注糖含量,也可以看看碳水化合物(糖属于碳水化合物)的总含量,同种类型的食物,尽量选碳水化合物或糖含量低的。

图源:央视新闻

无论什么糖,

都不应摄入过多,

避免损害牙齿健康,

祝大家的生活像糖一样甜蜜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