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响诗画《我们的队伍向太阳》首演!老歌新唱致敬80载峥嵘岁月
5座8米高屏如丰碑矗立舞台,历史影像与交响乐声交织奔涌。战士出征的背影、战地的硝烟、凯旋的笑脸、新中国的盛景……一幕幕回忆流淌,舞台上的演绎也从低沉的序曲到激昂的高潮,层层递进,迈向胜利时刻。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由珠江电影集团出品,珠影乐团联袂广州理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倾力打造的交响诗画《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于8月15日至16日晚在广东艺术剧院首演。
这场融合交响乐、合唱、独唱、朗诵与恢弘电影画面的演出,以经典抗战音乐为轴心,通过创新的艺术表达,回溯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战争的磅礴伟力,并以鲜明的湾区视角赋予红色经典崭新的时代生命力。
地理时间双线叙事
15首歌织就抗战精神图谱
如何让历史的回响激荡当代心灵?
总制作人兼艺术总监、珠影乐团团长宋雪莱揭示了创作的核心密码:“曲目筛选是刀刃上的功夫。”他告诉记者,此次交响诗画最终精挑细选的15首歌曲,暗藏地理与时间交织的双重叙事脉络:地理线从“九一八事变”的东北悲鸣启程,穿越万里长征的壮阔诗篇,抵达革命圣地延安,最终汇入象征民族不屈意志的黄河;时间线则贯穿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新中国的曙光,直至听见新时代强军战歌中的铿锵步伐。
“《七律·长征》凝练了万里跋涉,《延安颂》承载着父辈信仰,而《我爱你中国》在百年史料影像的铺垫下,早已超越了歌曲本身的意义。”宋雪莱介绍,所有歌曲均在不影响音乐主题情感的前提下,进行了有机调整和重新编配,以适应今天观众的审美需求。
他也坦言,为避免落入传统主题晚会的创作窠臼,注入原创的时代新声至关重要。为此,演出特邀著名词作家陈洁明,携手著名作曲家杜鸣及其子杜泽宏,量身打造了三首深植湾区土壤的原创歌曲:《那里有一片晴朗的天》引导年轻人用当代视角回望延安,巧妙致敬革命歌曲《解放区的天》,唱响对光明与希望的不渝追寻;《我在湾区想你》扎根岭南沃土,以青春口吻诉说今日湾区生活的幸福图景,畅想粤港澳大湾区的璀璨未来;终曲《共同的希望》则以纯净如洗的女声象征白鸽展翅,托起穿越历史硝烟后全人类对和平最深切、最共通的渴望。
这三首“湾区命题作文”创作难度不小,既要结合串词立意,又必须在音乐会叙事脉络中承前启后,还要注入湾区基因。“陈洁明老师被我逼到崩溃!”宋雪莱戏称这是一次“镣铐下的创作”,而历经数十次打磨,最终呈现令他惊叹“200%超预期”。
在编曲创作上,“父子兵”杜鸣和杜泽宏的融合共创,为熟悉的旋律带来新意,电吉他的加入让交响乐有了青春脉搏。
视频交响技术同步
5座“丰碑”巨屏打破时空结界
舞台上,总导演闫兵领衔的团队设计了5座高达8米的巨型屏幕,宛如铭记历史的丰碑。
“这不仅是为铭记80年前为国捐躯的英烈,更聚焦记录当下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为国奉献的普通人。”闫兵阐释其内涵。视频素材大胆突破传统历史纪录片的范式,运用充满现代感的剪辑节奏与强烈色彩语言,将抗战老兵的珍贵影像与当代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迹并置交融,直观传递“民族精神传承从未中断”的深意。
“我们要让今天的眼睛看见历史。”闫兵解读道:“‘我们的队伍’在烽火年代指向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力量,而在今天,它指向的是党中央领导下的全体中国人民。”主创团队赋予了主题具有时代张力的诠释,“我们依然是这支队伍,它已升华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共同信仰——中华民族永远向着光明、向着太阳坚定前行。”这一核心理念贯穿创作始终。
视听效果背后,技术挑战接踵而至。“预录画外音、现场交响乐团演奏、视频画面实时同步,三者必须严丝合缝。”宋雪莱透露,由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张镇与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谢江共同执棒的珠影乐团,需要与众多歌手,尤其是来自广州理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的非职业合唱团学生们达到精准配合,堪称考验。
指挥张镇却在排练中收获了惊喜与感动:“孩子们最初以为只是参与合唱,当恢弘的交响乐声浪席卷全场,他们眼中那份震撼与共鸣,本身就是最生动、最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指挥谢江也表示,演绎同一套曲目对两位指挥的心理速度控制有很高的要求,希望最终为观众呈现完整统一的音乐会效果。
珠江电影集团副总经理、资深配音演员孙金华还特别受邀,以其平实、浑厚而温暖的声线担任画外音,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深刻感悟音乐会所承载的情感深度、思想高度与胸怀广度。
三代艺术家倾情诉说
家国情怀在音符间奔涌
主演团队汇聚了广东老中青三代本土艺术家,吸纳了来自不同文艺团体的优秀文艺工作者。艺术家们用歌声与历史深情对话,将对家国的赤诚热爱与对和平的无限珍视,熔铸于每一个跃动的音符之中。
再次唱响《我爱你中国》,对广东省文联副主席、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崔峥嵘而言,承载着前所未有的厚重情感。候场时,眼前呈现的百年民族奋斗史实影像让她数度哽咽:“中国一路栉风沐雨走到今天真的不容易,所以此刻唱响它,绝不单纯是一首歌。”
在她心中,这份情感已升华为对脚下土地、江河大川深入骨髓的爱恋,更饱含对当下和平的深刻感恩:“环顾世界,仍有一些角落战火未熄。而我们国家能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背后是无数先辈与今人的牺牲奉献。我的歌声里,承载了千言万语。”她的演绎,让这首经典之作愈发深沉厚重。
南方歌舞团二级演员王尊强,在演出中独唱承载着父辈集体记忆的《延安颂》。为深入理解其精髓,他研读了相关史料,尤其被歌词中“无数个青年的心”所迸发出的信仰力量深深震撼:“这句词带给我无比激昂的感受,那种对理想境界的精神向往,那种至高的信仰,正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演唱,将这份穿越时空的信仰力量传递给今天的年轻一代,“启示他们既要追求个人的成长发展,更要胸怀家国天下的集体使命感。”
广东歌舞剧院一级演员潘旭,则担纲演唱湾区新声《我在湾区想你》。“新创作的词曲旋律优美动人,我们演唱时能非常自然地投入情感。”他表示,三首新作为宏大的历史叙事注入了鲜活的时代气息与浓郁的岭南地域特色,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音乐纽带。
作为整场演出的压台之作,由全体演员共同完成的《共同的希望》,寄托着最美好的愿景。此曲的第一句由崔峥嵘开篇定调,饱含深情的女声立刻将这首曲子带进了憧憬里。她的解读也充满了诗意的象征:“前面的篇章带我们走过了整个充满硝烟的历史征程,当来到最终章,我们所有人的共同祈愿就是和平。”
“我们的路,在白鸽的翅膀上,飞过高山大海,穿过晨光……”歌词里的白鸽正是和平的象征。崔峥嵘认为,此曲开篇需要一种极致空灵纯净的声音,那声音里浮动的,是对生命的珍视、对世界的祝福,最终凝聚成人类“共同的希望”。
这份穿越历史烽烟而来的“共同的希望”,正是整场音乐盛宴希望传递的最核心价值——对和平、发展与美好未来的最深切期盼。
校企合作共铸精品
“轻装”巡演赓续精神火种
本次演出汇聚了广东文艺界精英创作力量,幕后班底由打造粤产音乐剧《广交天下》的原班人马担纲,总导演闫兵、音乐总监杜鸣等组成的主创团队经过三年磨合,已形成高效成熟的创作体系。演唱阵容星光熠熠,由宋雪莱、崔峥嵘领衔,常安、潘旭、李白、张朝夕等实力唱将及院校新生力量共同呈现多元丰富的舞台魅力,更有“文艺两新”代表加入,展现广东文艺人才的蓬勃生机。
本次联袂广州理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打造《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是珠影乐团继成功推出粤产音乐剧《广交天下》之后,再次携手高校,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共同打造舞台艺术精品。
首演并非终点。宋雪莱表示,已为这部作品谋划了后续的“减配”巡演计划。“我们将保留交响乐团的核心编制与主要独唱演员,以轻量化的灵活舞台形式,走进大中小学的校园,深入基层社区。”他热切期待将这部交响诗画转化为流动的、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当年轻学子在现场亲耳聆听《保卫黄河》那排山倒海般的澎湃和弦,感受到血液为之沸腾的瞬间,正是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传承的鲜活证明。”
采写:南方+记者 王涵琦 实习生 张瑀轩
摄像:南方+记者 仇敏业
剪辑:南方+记者 杨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