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橘红作为“中国化橘红之乡”化州市的拳头产业,近年来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下,迎来规范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的系统性升级。当前,该产业全产业链年产值已超百亿元,成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
面对原有管理制度滞后、假冒侵权频发等挑战,化州市将修订《化橘红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列为法治保障的核心任务。历时两年,当地组建由市场监管、司法行政等部门组成的专班,聚焦三大核心进行制度重构:精准对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等上位法,确保顶层设计合法有效;创新建立“起草部门+司法行政+法律顾问”三级联审机制,严把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关;前瞻性地融入数字化治理理念,将管理办法与信息管理系统、溯源系统建设紧密联动,最终构建起覆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周期的严密法治保护闭环,为每一颗化橘红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后盾和溯源保障。
在机制落地方面,化州创新构建“三维协同”工作体系。规范层面形成“起草部门初审+司法行政指导+外聘顾问论证”三层审查链,累计提出关键法律意见20余条,删除模糊表述,增强条款可操作性。执行层面打造“部门联动+政企协作+行刑衔接”立体执法模式,多部门依托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全流程溯源监管;司法行政部门与行业协会共建“法律体检”服务站,为企业提供合规指导;公安机关对假冒案件实行“一案双查”,显著提升执法震慑力。
系统性法治建设现已转化为显著发展成效。笔者了解到,当地化橘红产业基础实现进一步巩固,各环节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实现规模化发展;市场环境持续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强化有效遏制侵权现象,地理标志用标企业数量从2021年的14家增至73家;化橘红品牌价值不断攀升,最近两家企业产品成功入选“湾区认证”目录,品牌认可度和含金量不断增强。
南方+记者 杨建雄
通讯员 杨礼圣 钟丹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