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时间,5场重磅专题讲座、1场分组大讨论,32本推荐书目……8月22—24日,2025年东莞市中小学书记、校长暑期读书班在东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举行。活动设1个主会场及33个分会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全市中小学书记、校长、镇街教管中心主任等共计800多人集中“充电”。
在省市扎实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强市的重要节点,为切实引导东莞中小学书记、校长树立科学、全面、发展的育人观,东莞启动了本次读书班活动。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也是东莞教育系统深刻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聚焦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等顽瘴痼疾,强化书记、校长在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构建科学育人体系方面的积极探索。
8月22日上午,2025年东莞市中小学书记、校长暑期读书班在东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开班。
8月22日上午,2025年东莞市中小学书记、校长暑期读书班在东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开班。
探讨:
教育评价改革中书记校长的担当
本次读书班聚焦“正确的育人观”,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落实五育并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为核心,特邀国内教育领域知名专家与一线名校长共同授课。通过专题辅导、案例分析、分组研讨等多种形式,传递前沿理念与政策精神,实现由理念更新到视野拓展再到行动转化的实施成效。
在首日活动中,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罗滨聚焦教育强国建设,与书记校长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进一步探讨智能时代育人方式变革与不变,鼓励大家主动拥抱这场教育变革,聚焦“爱”“责任”“使命”三个关键词,既要顺应技术趋势调整教学策略,又要坚守教育育人的本质初心,实现从“教学能力”向综合“教书育人能力”的跨越。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罗滨。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罗滨。
在主动拥抱教育变革中,书记校长如何担当使命?深圳大学教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张兆芹为大家带来了《新时代呼唤新质量:教育评价改革的核心要义与校长使命》主题分享。在她看来,在推动评价改革,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单一评价导向,学校书记校长应该是理念引领者、制度设计者、资源整合者、实践推动者。
深圳大学教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张兆芹。
深圳大学教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张兆芹。
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党委书记、校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袁卫星在《教育规律与校长的使命》分享中,进一步提出,学校书记校长要从学业性、发展性、生命性三个维度追求学校高质量发展,让传承看得见、让课程更丰富、让质量再提升,“以全人发展为标尺,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完善评价体系等,让教育质量提升回归育人本质”。
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党委书记、校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袁卫星。
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党委书记、校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袁卫星。
分享:
“破五唯、强五育”的实现路径
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正确的育人观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痛点,从理念指引到实践借鉴,专家分享为参训者带来思想引领,也带来满满的“干货”。
立足五育融合的校本探索与评价改革,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良华,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党委书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董裕华,分别带来了《五育融合与学校教育改革》《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追求卓越》两场讲座,从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多维度阐述五育的深度融合。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良华。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良华。
“学校开设五育融合课程,不是简单地在现有教育体系中增加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时,而是要将平衡、融合的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足够的运动、足够的睡眠,在室内学习和户外生活中实现动静平衡、出入平衡、内外平衡。”以劳育为例,刘良华认为劳育可以是户外劳动、户外运动和户外游戏,让“劳与德”“劳与智”“劳与体”“劳与美”结合。
董裕华以海安高级中学为例,毫无保留分享这所全国知名县中的实践经验。在他看来,教育的一切起点与归宿,都应该是“人”。因此,在评价教育成效、衡量教师价值时,其所在学校更关注老师们的“论文”是不是写在学生脸上、写在家长的嘴上、写在学校的金字招牌上。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党委书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董裕华。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党委书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董裕华。
在学生培养上,他透露,海安高级中学推出了让学生掌握一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会烧一道家人喜欢的好菜、参加一次登台演出的文艺节目、发表一次3分钟的公开演讲、组织一次集体活动等“五个一工程”建设指标,从生存、生活、精神、交往与发展等不同维度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思辨:
把正确育人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教育从“育分”走向“育人”,如何把正确的育人观贯穿学校管理与教书育人全过程?
读书班开展期间,书记校长们还以学段组建工作坊,围绕“从服务民族复兴大业来看,我们需要怎样的育人观?”“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来看,我们在育人观上存在哪些误区和偏差?”“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来看,我们如何把正确育人观贯穿到教书育人方方面面?”三个核心问题开展分组讨论、思辨与总结分享。
读书班开展期间,书记校长们还以学段组建工作坊,开展分组讨论与思辨。
读书班开展期间,书记校长们还以学段组建工作坊,开展分组讨论与思辨。
结合学校情况,书记校长畅所欲言,既直面问题也阐述学校的创新做法,由此凝聚共识——以正确育人观为圆心,同向同行,汇聚成推动莞邑教育发展的新动能。
从学校课程设计切入阐述,东莞市第一中学校长杨碧玉表示,正确的育人观还包括正确的课程观。高中学校的课程变革应直面高考、超越高考,从“学校课程如何开设”“学生时间花在哪里”来衡量课程变革,唤醒学生潜能。
东莞市轻工业学校校长胡华锋在分享中,直面中职教育普遍存在的“过度强调技能速成与升学率,忽视全面发展的教育本质”等现象,提出未来学校将从文化浸润+空间赋能着手,从技能传承到身心滋养,培养现代工匠。
为期三天的读书班如同一场精准的教育导航,引导书记校长思考如何把正确育人观贯穿到教书育人方方面面。
为期三天的读书班如同一场精准的教育导航,引导书记校长思考如何把正确育人观贯穿到教书育人方方面面。
东莞市可园中学校长舒妙珠则围绕家校关系思考如何将正确的育人观进一步由学校辐射家庭,实现家校协同育人。她表示,未来学校将以“科学教联体”为路径,以“共进生态圈”为蓝图,共筑育人同盟,书写立德树人新篇章。
作为分会场代表,松山湖实验中学附属东坑镇第三小学校长王敏、塘厦镇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刘涛先后分享下一步的工作思考。
王敏表示,学校未来工作将始终围绕“要为孩子奠定怎样的根基?”“为学生夯实哪些核心素养?”,超越短期功利,着眼学生终身发展和未来办教育;刘涛表示通过学习,对五育融合、成人与成才有了更深刻认识,未来将进一步探索课程与评价改革,关注学生体质与睡眠等核心问题,从制度保障、社会资源整合、家校合作等多方面,以正确育人观指导实践,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延伸】
看东莞书记校长的读书感悟与收获
从主会场到分会场,从专家讲座到分组讨论,从理念引领到思维碰撞,为期三天的读书班如同一场精准的教育导航,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满载而归。
32本精心筛选的推荐书目,涵盖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既为书记校长搭建系统的知识框架,也将引导他们在课后持续深化学习,将短期“充电”转化为长期的工作动力。
转变育人观念非一日之功,需构建系统工程,打好“组合拳”,本次读书班的开展,正是东莞构建这一系统工程的关键之举。培训后,参训书记、校长还将第一时间组织校级班子、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传达本次读书班要点,并检视学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存在的短板,制定本校践行正确育人观的行动方案,明确时间表与路线图,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
参与读书班,莞邑中小学书记校长们还有哪些收获感悟,一起来看看:
东莞中学校长王健: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要靠正确的育人观来引领。通过本次读书班的深度学习与研讨,我对“正确的育人观”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以读书班为契机,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凝聚全校师生共识,努力推动育人方式转型:一是构建“学生发展渔场”,拓展课程与活动空间,激发学生潜能;二是搭建“教师发展阶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三是营造“环境育人生态”,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能力和担当精神的时代新人贡献“莞中”力量。
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党委书记万飞:
参加本次读书班,三天时间让我感动于教育同仁深耕热忱,也不断反观自己二十余年的办学过程,并有了许多新的感悟与成长。
一直以来,我秉持着创新育人的理念办学。从创办松山湖实验中学时起,我就开始思索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的人才,在继承前人“创造教育”思想基础上,构建中学阶段“创造教育”生态链,后来创办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提出“π型”人才模型,实施“五跨”教学策略。这与读书班中强调的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落实五育并举等理念不谋而合。读书班让我更加坚定,育人要打破传统局限,关注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更要持续推进课程创新,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未来,我将不断践行正确育人观,并持续推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创造教育学校共同体”等形式,为学生成长与教育事业发展全力以赴。
华中师范大学东莞东城学校校长赵海燕:
为期三天的读书活动恰逢我校开办前夕,犹如一场及时雨,为我校办学实践注入了思想活水。作为新建校,我们拥有从零开始构建育人体系的后发优势,可以将正确的育人观全面融入办学全过程。几位专家兼具理论与实践价值的报告,同行间的碰撞交流,让我更加坚定我校“博学通雅,厚德致远”的校训信念。
我们将把三天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办学实践,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深耕课堂改革,破除唯分数论,建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努力打造一所真正兼具文化品格、教育质量、未来品位的创新学校。
东莞市长安培英小学校长梁钢:
参加读书班为我带来了一场聚焦教育实践的“充电赋能”,张兆芹教授关于破“五唯”与多元评价的分享,让我跳出分数局限,思考学校的改革路径;董裕华教授分享的“百姓心中好校长”经验,坚定了我要从学校“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的定位。
下一步,我将努力推动学校课程体系重构,在现有学科课程基础上,增设劳动实践、美育工坊等特色模块;建立“学业+素养”双轨评价档案,把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实践等纳入评价维度;以“示范课+校本培训”形式,推动教师践行“学思行贯通”,把“教书”向“育人”的转变落到每一堂课中。
采写:南方+记者 黄婷 实习生 肖绡
摄影:南方+记者 孙俊杰 见习记者 吴松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