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5日至16日,由珠江电影集团出品,珠影乐团、广州理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演出的交响诗画《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即将在广东艺术剧院首演。
这不仅是一部回溯14年抗战峥嵘岁月的音乐史诗,更是一次艺术家们用心灵与历史对话的深情呈现。排练间隙,领衔演唱的广东省文联副主席、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崔峥嵘及青年演员潘旭、王尊强接受采访,分享他们在排练和演绎经典与创新曲目时的深刻感悟,言语间流淌对家国的挚爱与对和平的珍视。
崔峥嵘:《我爱你中国》唱出千言万语
对于崔峥嵘而言,再次唱响《我爱你中国》,在这次交响诗画的舞台上有了截然不同的分量。她坦言,在候场时看到呈现的史料文案和纪实画面,内心的震撼与感动难以言喻。
“我刚才在排练的时候有一点点感动。百年沧桑,中国一路走过来走到今天真的是不容易。”崔峥嵘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所以我觉得我们再来唱《我爱你中国》的时候,它就不单纯是一首歌。”
在她心中,这份情感已升华为对脚下这片土地深沉的爱恋。“我爱你中国,实际上我觉得每一个中国人对这片土地,对大山大水、江河大川,对它的一草一木都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她更深刻地体会到当下和平的来之不易:“走到今天,我们国家能够仍然处在一个和平的状态下,背后是有很多人的付出。没有他们的付出,也不可能有我们的今天。”
对比世界上仍有一些角落战火纷飞,这份感恩与珍视让她的歌声承载了“千言万语”,变成了一首非常深厚的《我爱你中国》。
王尊强:《延安颂》里读懂信仰的力量
南方歌舞团二级演员王尊强,将在本次交响诗画演出中带来独唱《延安颂》。这首歌对他而言,承载着父辈的记忆与情感。
“之前听过老一辈人,特别是我爸爸妈妈都很喜欢这首歌。通过他们那一代人,我能理解这首歌在他们心目中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诠释《延安颂》,王尊强查阅了相关资料,更着重于对歌词的深刻体悟。
歌词里蕴含的力量让他对历史肃然起敬,理解了革命先辈的牺牲与选择,也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通过这首歌,也要告诉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既要有自己的发展,也要有集体使命感。”
歌词中“无数个青年的心”这一句,尤其令他心潮澎湃:“这句词给我特别激昂的感受,那种精神的向往,那种信仰是特别高尚的,也是我们的追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演唱,将这份信仰的力量传递给今天的观众。
潘旭:湾区新声唱响时代联结
本次演出特邀著名词曲作家陈洁明创作了三首融合湾区元素的新歌。广东歌舞剧院一级演员潘旭演唱了其中一首《我在湾区想你》,还参与了最后一首大合唱《共同的希望》。
“词曲创作都非常好听,我们都很喜欢,唱的时候也比较能够带入我们的情感。”潘旭对这几首歌情有独钟。这些新创歌曲,为厚重的历史叙事注入了鲜活的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音乐纽带。
作为整场演出的压台之作,由全体演员共同完成的《共同的希望》,寄托着最美好的愿景。此曲的第一句由崔峥嵘开篇定调,饱含深情的女声立刻将这首曲子带进了憧憬里。她的解读也充满了象征意义与人文关怀。
“前面的演出走过了整个历史,走过了硝烟。当我们回到最后一篇的时候,我们所有的人愿望是希望和平,所以歌词是在白鸽的翅膀上,白鸽就是象征着和平。”崔峥嵘认为此曲的开篇需要一种极致纯净的声音,而这其中浮动的,是对生命的希望,对世界的希望,最后变成共同的希望。
这份“共同的希望”,正是穿越历史烽烟后,对和平、发展、美好未来的最深切期盼,也是这场音乐盛宴最终想要传递的核心价值。当经典旋律与湾区新声在剧场回响,观众听到的不仅是历史的回音,更是艺术家们用真挚情感谱写的,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与对和平未来的坚定信念。
采写/脚本:南方+记者 王涵琦
摄像:实习生 张瑀轩
剪辑:实习生 曾锐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