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山雅韵唤鸿儒,群贤毕至聚华堂”。5月22日,2025“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暨冼玉清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活动在南海西樵举办。专家学者等各方齐聚冼玉清先生故里,追忆其生平事迹,感悟其精神内核,同时切身体验“西樵山文化”IP的魅力。
西樵山是“珠江文明的灯塔”,集中承载着南海“亿年山川、万年文化、千年水脉、百年工业”的深厚底蕴。挖掘与传承工作持续加码发力,西樵山文化不断焕新呈现,走向世界。
2025“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暨冼玉清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活动在南海西樵举办。 南方+ 陈梦 拍摄
2025“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暨冼玉清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活动在南海西樵举办。 南方+ 陈梦 拍摄
追先贤薪火相传
聚群力共绘新章
“冼玉清先生用一生书写了对家乡文化的无限深情,这份深情,在当下南海对西樵山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中,得以薪火相传,绽放出更加动人的光彩。”“我们衷心期盼,吸引更多学者投身到西樵山文化的研究中来。”上午9时许,活动在樵山文化中心拉开帷幕,南海区委常委方华刚致欢迎辞。
冼玉清先生祖籍南海西樵,是岭南杰出的女诗人、国学学者、广东文献专家,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东省文史馆副馆长,毕生心血倾注于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这片土地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文化印记,被誉为“岭南才女”。
西樵山上,2024年6月在西樵山平面岗遗址考古发现的 4 万年前旧石器时代遗存,是目前广佛地区发现最早的人类遗存。南海站在珠江文明史的高度,全力打造“西樵山文化”IP。
今年2月,南海区举办“天下之西樵”西樵山文化品牌发布会,明确大力打造“西樵山文化”IP,推进“五个一”行动,即成立一个西樵山文化研究平台,组建一个文化发展基金,打造一个西樵山文化博物馆(群),建设一个考古遗址公园,搭建一个民间文化交流传播平台,重在进一步开展西樵山文化的发掘、整理、研究阐释及创新传播,“以新时代的西樵山文化引领南海人文经济发展”。
如今,“西樵山文化”不断以崭新姿态走向世界,备受瞩目。活动现场,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杨敏表示,冼玉清先生对岭南文献整理和研究、女性文学研究、文化教育实践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学术贡献,期待各方齐聚绘就“学术同心圆”,为讲好岭南故事、中国故事注入更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学术力量。
多元共话活化路
基因焕新启未来
从“岭南才女”到“天下之西樵”“南海文化的基因”,会上,主题发言与在地元素碰撞联动,火花迸发。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文史研究院副院长、南方日报社原社长杨兴锋以“冼玉清学术实践对文史研究的启示”为题作分享,“从事文史研究,要热爱乡土、身历见闻、以文证史、全身心投入、严谨客观、扬已所长。”“冼玉清先生学术成果丰硕,是岭南文献的守望者。”
与会嘉宾作分享。 南方+ 陈梦 拍摄
与会嘉宾作分享。 南方+ 陈梦 拍摄
“我们相信,对于先生来说,西樵是故土,更是精神故乡。”佛山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刘雄平说,自己作为人文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将继续坚定向冼玉清先生学习治学方法、爱国情怀。从西樵、南海到佛山,期待通过举办更多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历史文化研究,做好推广和传承工作,让“西樵山文化”IP进一步发扬光大。
西樵镇简村社区是近代民族工业先驱陈启沅故居所在地,也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简村社区党委书记陈志炜从身边的新变化谈起,对社区抢抓挖掘传播“西樵山文化”IP机遇,乘势做好活化镬耳屋、发展研学项目等工作前景充满期待。
各方之言与南海打造人文经济引领区的目标蓝图、具体实践相向奔赴。据《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文化品牌建设方案》,西樵山文化促进委员会坚定站在珠江文明史的高度,着力做好西樵山文化发掘整理、研究阐释和创新传播,让“西樵山文化”品牌兼具辨识度和吸引力,为建设人文经济引领区注入强劲动能。
撰文:陈梦 南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