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7日18时左右,日本首相、自民党总裁石破茂在首相官邸举行紧急记者会,宣布决定辞去自民党总裁职务。据日本广播协会当天早些时候报道,石破茂已决定辞去首相职务。
去年11月,日本召开特别国会,进行首相指名选举,石破茂在投票中胜出,连任首相。然而执政未满一年,便在内外交困的政治漩涡中黯然退场。
石破茂的辞职决定发生在自民党关键投票前夜——该党原定于9月8日就是否举行临时总裁选举进行表决。分析普遍认为,石破茂希望通过主动请辞避免执政党进一步分裂,平息持续数周的党内混乱。
为何辞职?
导火索:国会选举惨败与党内逼宫
石破茂辞职的直接原因是今年7月参议院选举中自民党-公明党执政联盟的历史性惨败。7月20日,自民党与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在日本第27届参议院选举中失利。
加之去年众议院选举同样未能取得过半席位,自民党自1955年成立以来,首次在国会众参两院同时失去多数地位,创下建党以来最差战绩。
选举结果公布后,自民党内迅速掀起“倒石”浪潮。党内元老、前首相麻生太郎公开要求石破茂辞职。石破内阁的法务大臣铃木馨祐以及多名副大臣和政务官也公开表示支持提前举行总裁选举。
在9月7日的党内会议上,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与前首相菅义伟共同施压,敦促石破茂尽快辞职,以防止党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民调数据显示,在有资格参加自民党临时总裁选举投票的342名国会议员和地方代表中,161人明确支持提前选举,仅50人反对,约30%尚未决定。这一数字充分反映了石破茂在党内面临的孤立局面。
此外,石破茂内阁的支持率持续低迷,早已预示其执政危机。选前内阁支持率已跌至20.8%,深陷所谓“下台水域”,创下其执政以来最低纪录。
石破茂此前曾向身边人士透露有意在8月辞职,但随后又公开否认相关报道,称“全无事实依据”。分析认为,他当时可能仍试图争取自民党大佬们的支持,但最终未能扭转局面。
自民党向何处去?
深陷丑闻、民生与外交困局
事实上,遭遇困境的不止石破茂,还有自民党。石破茂以“不愿党内分裂”为由,决定辞去首相职务,显示出自民党面临的更大难题来自该党内部。分析认为,该党在重新执政13年后遭遇国会选举惨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政治丑闻持续消耗公众信任。原“统一教会”问题、“黑金”丑闻、商品券事件等让自民党党派形象持续受损。
无论是岸田政府还是石破政府,支持率长期在20%左右的“危险水域”徘徊,民众逐渐失去耐心。
其次是物价持续上涨导致民生负担加重。日元汇率暴跌、生活成本大幅上升,特别是米价显著上涨,而自民党对降低消费税等惠民措施持反对态度,应对方案大多“口惠而实不至”。与此同时,政府却痴迷于增加防卫预算——从2022年的5.4万亿日元猛增至2025年的8.7万亿日元,约占GDP的1.8%,引发民众不满。
此外,外交政策僵化同样加剧了国内矛盾。面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加征关税政策,石破政府未能拿出有效应对措施,对美谈判“雷声大雨点小”,增加了日本农业和汽车业面临的经济风险。
后继者谁属?
日本或将面临“走马灯换相”
随着石破茂辞职,谁将成为新首相成为关注焦点。自民党预计将于8日傍晚公布是否提前举行总裁选举的决定。
目前党内热门人选包括:去年9月总裁选举中惜败于石破茂的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在近期“米荒”事件中展现政治手腕的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以及要求自民党更换领导班子的前数字化担当大臣河野太郎等。
然而,由于自民党在参众两院均未取得过半数席位,无论谁接任,都必须与在野党妥协或寻找新的联合执政伙伴,否则连首相任命都无法在国会通过。
石破茂的辞职决定,意味着日本政局可能进入新一轮动荡期。分析指出,日本政治、经济和社会多重问题交织,政治不稳定概率上升,民粹主义抬头风险加剧。
未来一段时间,日本很可能再次出现“走马灯”式首相更替的局面。如何重建公众信任、应对经济困境和外交挑战,将是新领导人面临的艰巨任务。
话题研究员:张茵
来源:央视新闻、澎湃新闻、光明日报等
图片:新华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