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湛蓝的海水、郁郁葱葱的红树植物、鲜为人知的濒危树种……在廉江市良垌镇湍流村边,一座形如三角的宝藏岛屿静静矗立在海面上,这便是廉江市唯一的海岛——鸡笼山岛。
据《石城县志》山川篇记载:“鸡笼山,在城南六十里,石门内海汊中,四周皆水,卓然特起,高出海旁诸山数十丈。形圆如笼,为东桥、南桥、两家滩三江的汇流处。”
由于咸淡水交汇和淤泥积聚的缘故,作为陆地与大海交接处唯一的森林,岛上的红树林种类繁多,从真红树桐花树到半红树银叶树,还有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尖叶卤蕨群落在岛上皆有分布。日前,笔者跟随湛江市中华白海豚保护协会的脚步,深入这座海上“世外桃源”一探究竟……
陆海连接处的翡翠绿洲
午后,潮水高涨。“突突突,突突突……”一阵阵渔船的马达声由远及近,在廉江市湍流村渡口,一艘名为“湍流渡088”的玻璃钢船缓缓地向岸边靠近。
“为了保护红树林和水域生态,村里至今没有在鸡笼山沿岸的渡头村和湍流村中间修桥,要想上岛一趟,只能依靠这艘船。”开船的人正是廉江市良垌镇湍流村委渡头村党支部书记、村长劳建伟。
由湛江市中华白海豚保护协会主办,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协办的《走进雷州湾》第十一课活动将在鸡笼山岛上举办,劳建伟忙着招呼大家上船,今天他的任务是要带领大家开展一场以山海林河为教室,以鸟木虫兽为内容的自然教育。
劳建伟告诉我们,从2015年起,他开始接手摆渡的任务,自己不仅是摆渡人,还是廉江市良垌红树林保护小区内唯一的护林员,空闲时间就会到鸡笼山开展巡林工作。
在广袤无垠的水面上,船劈开碧波,缓缓前行,船身与水浪相互摩挲,发出独特的声响。远眺,是海天相接、山清水秀、和谐静美的景象;眼前,参加活动的市民纷纷举起相机、操控着无人机,对着蓝天碧海频频按下快门。
两岸的风景还未欣赏够,船已靠岸,我们登上小岛,目之所及是植物茂密苍翠,野花野果遍地,树丛中,一块大石碑上面赫然刻着三个大字:鸡笼山。
同行的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鸡笼山岛是纳入湛江96个海岛名录之一的海岛,在湛江红树林37个保护小区内,鸡笼山也是唯一一个咸淡水交界海岛型的保护小区,物种分布异常丰富。
拾级而上,一棵古朴的银叶树出现在我们眼前,繁茂生长的树冠遮天蔽日,宽大的叶片一面为绿一面银白,裸露在外的板根曲折盘绕,遒劲有力地扎根海滩。
“银叶树是半红树植物,既能生长在潮间带,又能生长在陆地上,是珍稀红树林种类之一。”在湛江市中华白海豚保护协会有关负责人的讲解下,大家全神贯注地聆听,对这片神秘而美丽的生态系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珍稀植物的“海上庇护所”
队伍向着小岛的腹地行进,腥咸的海风渐渐有了草木清香的气息,让人忍不住深呼吸,吐故纳新间,整个人无比舒展,步子也轻快起来。其间,一种类似蕨类的植物格外显眼,它的长势十分茂盛。“这也是红树植物吗?”面对市民的提问,讲解员耐心解答:“这是尖叶卤蕨,通常只生长在红树林林下或边缘。”
据介绍,卤蕨属多年生蕨类,对环境要求十分挑剔,目前已经被载入《中国植物红皮书》,尖叶卤蕨与卤蕨的耐盐能力相近,但不能完全在淡水环境中生长。
大家在无边的树丛中穿梭,岛的边缘是绵长的海岸,银叶树、海漆、桐花树等红树高低错落,与周边的海滩、湿地连成一体共同构成湛江红树林国家级保护区“良垌保护小区”,行走在林间,宛如踏足一片密林仙境。
山坡越发陡峭,大家手脚并用,紧紧倚靠着身旁的大树枝干,一步步往下挪,参天大树与鲜花绿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参与净滩,体验红树林植物辨识、认识珍稀物种……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公众走进湿地探寻红树林的奥秘。“这是我们协会首次面向公众开放预约科普课堂,预约首日,名额一下子就约满了,接下来我们将会继续开展更多类似这样的亲子活动,促进社会各界对海洋生态保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湛江市中华白海豚保护协会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时间转瞬即逝,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鸡笼山岛的树梢与海面上,仿佛为这座海上“翡翠绿洲”披上了一层温柔的薄纱。随着船只缓缓驶离小岛,岸边的红树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向人们挥手告别。远处的夜航灯渐渐亮起,如同一位沉默的守护者,指引着归途的方向。
鸡笼山岛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一片森林、一座岛屿,更是关于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的深刻启示。正如劳建伟所说:“守护这片红树林,就是守护我们的未来。”
回望那片渐行渐远的绿洲,我们不禁期待,未来的某一天,这片红树林能更加繁茂,更多的濒危物种能在这里找到栖息之地,而这座“海上秘境”的故事,也将被更多人知晓与传颂。
撰文:邓安祺
摄影:何玲 邓安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