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单位:南沙区委组织部
南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探索实施村(社区)发展合伙人机制,以“两换一返”三种模式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充分利用闲置空间设施,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着力破解公共设施闲置、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服务经费短缺等问题。
一是以空间换服务,盘活闲置资源。统筹整合基层服务阵地中可以开放共享的闲置空间和闲置时段,以互利互惠条件吸引各类社会主体成为发展合伙人。发展合伙人低成本承接运营闲置空间,开展附加公益、低偿收费的公共服务活动。
二是以众筹换共享,满足共性需求。鼓励对托幼、教辅、健身、技能培训等有共同需求的群众自发组成发展合伙人,用筹工、筹劳、筹物的方式解决所需资金、人力、资源,形成群众点单、众筹派单机制。
三是以收益返基金,实现自我造血。明确引入发展合伙人的责任和权利,通过协议形式约定在低成本使用闲置空间开展低偿服务的同时,需要将一定比例收益捐入社区慈善基金,进一步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改善民生福祉。
海湾社区试点巧用党群服务中心闲置天台,引入发展合伙人以低于市场价50%的价格开展天空农场、爬宠等40余个合伙项目,反哺社区基金5000余元。坦头村试点通过发展合伙人打造“南小丫”舒心解压馆服务接待、心理辅导1000余人,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列为典型案例;联动公益组织、科研机构等发展合伙人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行动”,活动成果PET材质丝巾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展示。
整理:南方+记者 吴冠霖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钟冠婷
校对 钟惠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