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辛亥革命纪念馆入选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博物馆协会面向中国博物馆共同发起的“全民博物馆:在无障碍和包容性方面的创新实践案例(Museums for Everyone: Innovative Practices in Accessibility and Inclusion)”。
“博物馆里的残健融合”
长期以来,针对提升博物馆无障碍服务水平,更多的是着眼于参访者视角。在此基础上,辛亥革命纪念馆拓宽思路,于2021年和广州市粤康社会服务中心共创“新时代残健融合教育培训体验”项目,为残障人士开辟就业岗位,使其成为博物馆教育的实施主体之一。为了吸纳重度肢残的天使们加入博物馆大家庭,该馆全面完善无障碍硬件设施,打造残健融合教育培训体验空间,培训博物馆讲解、教育活动策划与实施等业务技能。不仅开辟博物馆教育的新路径,也大大促进了残障人士积极参与社会的途径,实现博物馆在无障碍和包容性服务方面的双层发展。
无障碍停车位
无障碍通道
无障碍升降机
残健融合教育培训体验空间
四年来,辛亥革命纪念馆成功培养13位天使讲解员,讲解近900批次,开展教育活动近300批次,服务观众达7万多人次。面向肢体残障、心智障碍等群体及家庭开展残健融合教育活动8场,服务约240人次。每年定期开展新时代残障观及助残服务技巧培训,培育的残障互助组在社会上开展新时代残障观教育活动6场,服务400人次。9名残障人士完全回归社会,自食其力。
2024年5月,“新时代残健融合教育体验培训项目”荣获2024年广东省博物馆特色教育品牌推介活动十佳项目。
不断更新壮大的“天使讲解员”队伍
天使讲解员 季欢欢
刚开始讲解的时候,观众会先用好奇的眼光看向我的轮椅,但是在听完我的讲解之后,他们发出赞叹的声音,认同我的讲解工作。……就这样我从“家里人”变成“博物馆人”。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不知不觉我已经在辛亥馆工作了将近三年,共服务了五万多位观众。我也以辛亥馆讲解员的身份参加了脊髓损伤生活重建训练营,为轮友分享了我的经验,带来重建生活的希望。
天使讲解员 肖艳
在伤友眼里,这是一个不用提前做无障碍攻略的博物馆,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馆里有轮椅讲解员,所以可以放心前往参观。在有就业意愿的残障伙伴眼里,她们又看到了更多就业的方向,轮椅讲解员给了大家鼓励与希望。在大众眼里,改变了她们对残疾人士的“残废”刻板印象。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有义务为包含残障人士在内的所有公众提供文化服务。辛亥革命纪念馆将继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扩展无障碍服务的覆盖群体,让包括但不限残障人士、老年人、儿童、孕妇等人群自由进出博物馆,为残障人士搭建融入社会的桥梁,实现博物馆“有爱无碍”的共享理念。
来源:辛亥革命纪念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