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率超90%,就业率100%,这所扎根阳东乡村的职业院校怎么做到的?

2025-04-25 18:54

走进阳江市阳东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阳东一职”)实训场室,电商专业的学生们正忙着筹备一场直播带货活动,他们精心挑选阳东本地的五金制品和特色农产品,反复练习直播话术;隔壁的计算机室,学生们敲击键盘的声音交织成独特的乐章;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们手持扳手、螺丝刀等工具,运用数字万用表、故障诊断仪等仪器,俯身穿梭在检修车辆间……

升学就业双优,书写教育华章

在阳东一职,升学和就业就像两条并行的高速公路,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上面找到属于自己的“快车道”。

“不少学生通过‘三二分段’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顺利进入心仪的高校深造,更有学生通过高考,成功进入本科院校。”校长茹灼光说。学校的升学数据十分亮眼,近年来,升学率超过90%。学校精心规划课程,为有升学意愿的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辅导,从基础学科到专业课程,老师们倾囊相授。

就业方面,学校更是交出了一份满分答卷,毕业生实现了100%就业。学校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搭建起通往理想工作岗位的桥梁。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学校与当地多家大型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企业提前“预订”学生,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能学到理论知识,还能到企业进行实习,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毕业后,他们直接进入合作企业,成为技术骨干。

这种升学有通道、就业有保障的模式,让阳东一职的学生们底气十足,也让家长们安心放心。

产学深度融合,激活乡镇产业棋局

阳东一职的产学融合,就像是一场学校与产业的精彩共舞,双方紧密配合,为乡镇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学校紧紧围绕阳东区的产业特色,设置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专业。在塘坪校区,学校成立了电商直播室,为阳东的五金制品、木器家具和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学校与多家五金制品等企业合作,例如,在直播金属制品的时候,学生主播们以青春活力与专业视角,生动展现阳东五金制品的独特魅力;直播木器家具的时候,学生主播化身家居美学向导,用灵动鲜活的表达解锁木器家具的匠心之美;农产品的直播,学生主播又化身田间好物推荐官,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和生动的展示,将农产品的天然魅力与品质优势娓娓道来。

未来,电商专业的学生们通过直播带货,将塘坪的农产品和五金制品推向全国市场,极大地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这种产学融合的模式,把阳东一职打造成为乡镇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源源不断地为产业输送新鲜血液。

在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学校成绩优异。技能培养成果突出,五金制品设计大赛孵化出25项获企业认可的学生优秀作品;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双师型” 教师占比突破55%,教师在各类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素质教育全面推进,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汇聚各方合力,打造发展强大引擎

学校积极汇聚各方合力,为自身发展和乡镇进步打造了一台强大的引擎。“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一方面引进高学历、高技能的专业人才,为教学注入新活力;另一方面,与高校开展合作,选派教师到高校跟岗学习。”茹灼光补充道,学校希望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后,阳东一职的机电专业教师到中山职院进行学习交流,带回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还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紧密联系。政府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推动学校的改扩建工程和实训基地建设。企业则为学校提供实习岗位、设备捐赠和技术指导。社会组织也积极参与学校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各类奖学金、助学金,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校际合作也是阳东一职汇聚合力的重要举措。学校与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展“三二分段”合作办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课程设置上,双方共同研讨,确保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紧密结合。在实训基地建设上,高校为阳东一职提供技术支持和设备援助,提升了学校的实践教学水平。

阳东一职在技能展示活动中展现出的蓬勃活力,正是其发展成果的生动缩影。在历史的长河中,它积累经验;在合作中,它谋求发展;在创新中,它实现突破。展望2025年,阳东一职规划清晰。阳东一职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继续秉持“服务区域发展,培育时代工匠”的使命,不断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努力,在职业教育的舞台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撰文:赵强 陈倩彬

图片:阳东一职提供

编辑 李婉芬
校对 曾慧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