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杂草丛生的荒地蜕变为活力四射的文体广场,从坑洼不平的水泥小路升级为干净的平坦大道……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肇庆四会市下茆镇正经历着一系列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实实在在地改善着村民的日常生活,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今年以来,下茆镇党委、镇政府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将“百千万工程”的各项任务与镇情村意紧密结合;下茆镇辖区范围内的各村村民团结一心,自发参与,投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绿美生态建设;企业慷慨相助,主动投资兴业,捐资捐物,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下茆镇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激发全社会参与活力,同心合力扮靓绿美宜居典型镇村,真正做到了“村民的事情村民商量,大家的事情人人参与”。
下茆镇镇标。下茆镇供图
下茆镇镇标。下茆镇供图
头雁领航,村民合力共建家园
初冬的暖阳下,大巷坊村的荒地前正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手持铁锹的工人们来来往往,挖掘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预计春节前,这片荒地将被建设成为集文体中心、停车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于一身的多功能文体广场,为村民提供一个可供休闲娱乐、举办大型活动的公共场所。
文体广场施工现场。下茆镇供图
文体广场施工现场。下茆镇供图
据大巷坊村村长廖荣坚介绍,这片荒地曾是村里的“垃圾回收站”,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今年以来,大巷坊村以“百千万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在下茆镇党委、镇政府的带领下,发动村民、党员、村小组、村集体共同筹资20万元,计划将荒地建设成为占地面积约为26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
文体广场项目奠基仪式现场。下茆镇供图
文体广场项目奠基仪式现场。下茆镇供图
这一想法在村民大会举手表决环节中全票通过。为了让项目尽快落地,不少村民开始自发捐款筹资。据统计,此次筹资共有58户村民现捐出资7万余元,再从个人的集体收益分红中出资10余万元。个别村民资金周转紧张,拿不出现钱,村中一位党员便毫不犹豫地自掏腰包填补空缺,垫付了3万元,以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在党员先锋模范的带动作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廖荣坚说。
村民大会举手表决现场。下茆镇供图
村民大会举手表决现场。下茆镇供图
事实上,这并非大巷坊村首次齐心协力办大事。早在2022年,村民就已经自发让出过家里的土地,以便拓宽村里的主路。过去,大巷坊村的主路狭窄,车辆无法通行,为了让交通更加便捷,有的村民甚至主动拆除了自家的旧房子,让出修路所需空间。“当时也有人不太理解我们的工作,我就会挨家挨户走访,和他们沟通,最后他们都转变了态度。”廖荣坚说。
大巷坊村的团结离不开村长的带领。2020年,当时还在鼎湖区工作的廖荣坚奉命担任村长一职,随后他毅然决然辞去工作,回到村里。“我就想把村子建设好,让村民享受到更多的福利。”今年以来,廖荣坚组织成立了由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典型村建设小组理事会,负责商议村里的重大决策。“每当遇到重大事情时,我会组织理事会探讨协商,然后再组织村民集中开会研究决定。”如今4年过去,在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大巷坊村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态环境愈发优美,村民生活越来越兴旺。
接下来,大巷坊村还计划打通文体广场和振兴大道之间的公路,缩短从村里前往四会市区的路程和时间。“路修好之后我们还谋划修一个物流仓库,吸引更多企业前来投资。”廖荣坚说。
企业助力,水泥路变致富路
道路提升改造工程一直是“百千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下茆镇在下设的各个村落大力实施道路优化提升工作,大力推动乡村交通环境优化。在项目建设中,多家企业主动修缮乡村公路,让下茆镇的配套设施更加完善。
今年年中,位于下茆镇入口通道处的新镇标——“茆”兔顺利完工,通体雪白、举止灵动的兔子成为了又一道亮丽风景线。然而,通向镇标的两条水泥路却布满了杂草和泥沙,与“茆”兔构成鲜明对比,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
为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肇庆市德明昌顺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明昌顺”)、四会市下茆镇志洪陶瓷原料加工场(以下简称“志洪陶瓷”)、四会市德泰盛建筑材料厂(以下简称“德泰盛”)等三家企业主动出资整修路面,积极贡献企业力量。
“下茆镇其他地方的绿美建设日趋完善,我感觉自家企业门口的这条路有点配不上这个镇了。”谈及修路的初心,德明昌顺法人潘婉明如是回答。
过去,由企业通往镇标的两条路布满破洞和裂缝,每当有大车经过,厚厚的灰尘便席卷而来,虽不影响使用,但着实不太美观。经过此次修缮,道路表面的杂草、泥沙已被清除,德明昌顺为其中一条路铺设沥青,累计花费5万余元;志洪陶瓷、德泰盛则完成了另一条路的水泥硬底化建设,累计花费7万余元。“下茆镇政府也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帮助,和我们一起探讨了修路方案。”潘婉明说。
镇标旁的两条乡村公路已经完成改造升级。下茆镇供图
镇标旁的两条乡村公路已经完成改造升级。下茆镇供图
11月22日,全新升级的乡村公路正式通车,干净平坦的路面与“茆”兔镇标相得益彰。交通情况的改善让企业货物运输更为便捷,也更利于客商前来考察,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商务接待能力。来来往往的工人均表示:“现在路面灰尘少了,更宽敞明亮了,象征着企业的未来一片坦途,皆是光明。”
乡镇的环境越来越好,愿意留在家乡的人也随之增多。在德明昌顺所雇佣的20位工人中,有16位都是本地人。“能给本地人提供工作岗位,让他们有工资,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这就是企业的愿景。”潘婉明说。
据介绍,下茆镇自入选广东省第二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以来,在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2024年以来,下茆镇积极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并投入45万元用于绿美生态建设,累计新植树5161余棵;成功打造桔子景区、悦耕园、白雾台寺等精品旅游路线,不断激发镇域旅游经济潜能。如今,下茆镇镇村风貌明显改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文化生活越发丰富。
镇党委书记庄武军表示,未来,下茆镇将因地制宜,继续利用好本地特色资源,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发展农业研学休闲旅游、商贸生活服务配套圈,带旺周边村庄发展产业,带动周边村民增收,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标杆镇。
南方+见习记者 刘宇恒
通讯员 叶烨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