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反映称,在瑞幸同一门店使用四部手机购买生椰拿铁,虽然四部手机显示的原价相同,但实际价格却有很大差别,分别为9.9元、10.9元、10.9元和13.9元,其中积分最高、消费频次最高的账号价格最贵,差价最高达4元,也就是贵了将近40%。
瑞幸咖啡的这一价格差异,在网络上引发极大争议。
记者体验:一杯冰镇杨梅瑞纳冰,价差达10元
瑞幸价格真如网友反馈的那样吗?实际情况如何?
南方+记者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有意外“收获”:3部手机通过瑞幸小程序点单,一杯冰镇杨梅瑞纳冰,显示的价格分别为14.82元、9.9元、19.96元。
其中,每周至少消费2杯的陈小姐手机显示19.96元,从来没使用过小程序的张小姐下单价格最便宜。
“我这么忠实用户居然被数据‘杀熟’”,陈小姐直呼没想到。
记者在黑猫平台以“瑞幸 杀熟”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有多位消费者表示,购买瑞幸咖啡的“瑞王卡”后,优惠的力度反而下降了。
面对“杀熟”质疑,瑞幸官方暂未回应,记者咨询客服,得到回应为:“门店活动存在差异”。
律师建议:消费者可主张三倍差价赔偿
“大数据”是企业利用技术手段区分不同用户群体并采取差异化定价的行为,但是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采取大数据手段“杀熟”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更是对社会诚信的挑战。
广东国智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徐嵩指出,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和《电子商务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基于消费者特征(如消费习惯、积分等级)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定价。对于商家主张的是由于“不同商圈价格差异” 或“随机优惠券发放”等,均需要举证证明。若监管部门调查证实商家滥用用户数据实施价格歧视,商家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及民事赔偿(消费者可主张三倍差价赔偿)。
如果遇到“杀熟”情况,消费者该如何维权?
徐嵩建议,首先,消费者需要识别并保存证据。消费者需保留所有与交易有关的记录,如订单截图、支付记录、与客服的聊天记录、商品页面截图等,这些证据对于后续的投诉和维权至关重要。
同时,消费者可采取“反杀熟”手段,比如跨平台比价、伪装新用户、定期清理数据。
也可以提倡消费平台嵌入投诉入口,自动关联证据链并推送监管部门,或拨打12345热线进行投诉。
市场:9.9元要和打工人说再见?
一杯9.9元生椰拿铁的实惠价格曾是瑞幸的王牌,2025年之前,瑞幸的大部分咖啡,无论优惠力度如何变化,到手价基本维持在10元左右。今年年初,CEO 郭谨一还在财报电话会上宣布,9.9 元的活动将会持续开展。
但没想到,“承诺”的保质期这么短。
除了熟客、生客存在价格差异之外,多地网友还发现,今年以来瑞幸咖啡在悄悄涨价。
例如,生椰拿铁的原价从29元涨到了32元。深圳、成都、绍兴等地的网友纷纷表示,瑞幸多个门店的产品普遍上涨了约3元。
值得注意的是,瑞幸的涨价并非全国统一标准,不同门店的咖啡定价略有差异。比如,普通拿铁在某些门店的价格是26元,而在其他门店则定价为29元。
针对“偷偷”提升价格的指责,瑞幸咖啡的官方客服回应称,他们并未收到任何关于统一调整价格的正式通知,并强调每家门店所推出的优惠活动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消费者应参考APP上显示的价格为准。然而,当被进一步追问时,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却选择了回避这一问题。
一位餐饮协会负责人向南方+记者表示,瑞幸涨价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是咖啡豆涨价。
近两年来,全球咖啡豆市场风云突变,价格一路飙升。2024年12月10日,美国ICE咖啡期货价格更是达到每磅348.35美分,创下50年来历史新高。
目前咖啡豆供应价格上涨的影响已传递至终端,专业人士表示,如果未来咖啡豆价格继续保持当前上涨趋势,部分连锁咖啡品牌可能仍会选择提价。
财报显示,瑞幸2024年实现收入344.75亿元,同比增长了38.4%,净利润为29.32亿元,同比增长了2.95%。从财务数据看,瑞幸2024年营业利润率呈现波动,前两季度营业利润率同比下跌,其中2024年第一季度,瑞幸咖啡整体经营亏损达6510万元人民币。2024年前三季度,瑞幸咖啡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约18.1%。财报分析,亏损主要归因于持续开展的“9.9元咖啡”活动,以及持续上涨的各项成本。
南方+记者 李劼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