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唯一!阳江市教育局一案例入选教育部第一批“教联体”典型案例

作者 黄林 2024-12-11 21:07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典型案例,阳江市教育局《建立“阳光行动教联体”,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入选,是广东省唯一一个入选案例。

近5年,阳江市教育局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建立“阳光行动教联体”,实施“12345阳光行动”工作路径,抓住“培育时代新人”1个中心,夯实校内校外2大实践教育体系,健全3个阳光协同育人机制,持续开展4类特色活动,建立了“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5大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12345阳光行动”具体工作路径如下:

“1”是指抓住“培养时代新人”一个中心。构建了市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育工委指导、教育部门落实、有关部门支持、社会各方参与的“大思政课”格局,推动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双融合、双促进,坚持抓好抓实抓细“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中心。

“2”是指夯实校内校外两大实践教育体系。一是校内实践教育让思政工作“活起来”。党组织书记、教职员工全员参与各项活动,推动“思政+人文教育、思政+实践教学”相结合,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校外实践教育让思政工作“动起来”。联动宣传、文化、科技等部门,实现校外活动场所全部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阳光校内校史馆实践教育。

阳光校内校史馆实践教育。

阳光联动科普进校园活动。

阳光联动科普进校园活动。

“3”是指健全3个协同育人机制。一是“阳光家访”让家校育人步调更加一致。印发《阳江市教育局开展“阳光家访”活动实施方案》,建立“阳光家访”制度,党组织书记带领全体教师每学期对每个学生至少家访一次,让思政工作从校园有效延伸到家庭。二是“阳光家教”让家庭教育更加走心。创新开展“阳光家教五个一”活动,形成家长学习机制:一次家庭教育指导,一次优秀家长经验分享。一次亲子实践活动,一次面对面家庭教育关爱帮扶,一次宣传表彰活动。三是“阳光联动”让家校社育人资源更加广阔。加强馆校协同、医教互促、社教同频、警校同步等联动,向学校发布社会资源链接,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农林、科技、健康、法治、非遗等知识,让学生在多彩的社会大课堂中接受教育。

阳光家访。

阳光家访。

家校医联动。

家校医联动。

“4”是指开展4类特色活动。一是开展“阳光思政”活动。与宣传部等多部门联动,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创新“四好”思政育人活动。党组织书记、思政教师、专家学者、优秀家长等分别讲好“阳光思政”课堂;打造党建学习平台,建设流动图书馆,引入“蝴蝶太空船”公益图书室,带领学生读好“阳光思政”书籍;整合阳江本土红色旅游资源发布《阳江市红色研学地图》,组织学生走好“阳光思政”道路;创新思政表达方式,多点位、多载体丰富红色文化、新中国发展等场景创设建好“阳光思政”氛围。二是开展“阳光心理”活动。与卫健局等部门联动,开展“阳光筛查”活动识别心理问题,成立“阳光帮扶小组”关爱预警学生;开展“阳光成长”教育月活动,组织医教心理志愿服务队走进薄弱学校“阳光送教”,助力学生养成阳光心态。三是开展“阳光劳动”活动。与人社、工会、科技等部门联动,通过开拓劳动实践基地、创新劳动科技内容、寻找“劳动者最美瞬间”活动,围绕新质生产力主题,五育并举,创新劳动教育方式。四是开展“阳光服务”活动。与社会工作部、团委、高校等部门联动,建构“学以致用、思政同行”的模式,结合乡村振兴、“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工作,组织学生服务社会,培养奉献精神。

抱抱团心理拓展活动。

抱抱团心理拓展活动。

阳光劳动。

阳光劳动。

“5”是指建立了“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并取得了以下工作成效:一是党建助力,思政育人更加有力。搭建起了“大思政课”建设的“四梁八柱”,中小学校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增强了,全市教师“为党育人”观念不断增强,“为国育才”方式更加丰富,学生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二是多措并举,协同育人更加有效。建立了“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阳光行动教联体”,一个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被“教联体”一次次“阳光谈话”、一户户“阳光家访”、一个个“阳光帮扶”拉回到学校,成为“阳光少年”,促进协同育人纵深发展。三是创新活动,培养新人更加多元。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思政主题与德育主题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保证实践教育活动各环节的有效开展,凸显了党委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大思政”协同育人效应。近三年4个思政工作典型案例获省、市奖励。

南方+记者 黄林

通讯员 周雪燕

图片:阳江市教育局提供

编辑 宋芾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