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回首2024,播种与收获并存,东莞这座“狭路生风之城”乘风破浪,笃行不怠。
踌躇满志再出发,沐雨栉风破浪行。进入2025年,我们用这串数字读懂东莞经济。
今年前三季度,东莞GDP实际增速4.5%,高于去年同期的2.0%,8.31%的名义增速在26个GDP万亿城市中及广东省下辖的21个城市中,均位于第一。与2023年上半年1.5%、全年2.6%的增速相比,东莞2024年经济回暖趋势显著。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前三季度,东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8793.7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下同),同比增长4.5%,相较于去年前三季度,增加了675.07亿元,名义增长率达到了8.31%。
经济回暖的关键因素在于工业与外贸的显著反弹,特别是电子信息制造业这一主导产业,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分行业看,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至11月,“五支四特”产业中,主导产业增长较快,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4%,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速较好,分别增长11.2%、13.0%,高技术产品产量增速明显,智能手表、路由器、充电桩、集成电路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71.3%、50.6%、44.1%、38.2%。
2024年前11个月,东莞市进出口1.25万亿元,同比增长7.6%,比1至10月提升0.7个百分点,外贸规模稳居广东省第二位。
2024年,15家企业入选广东外资企业百强榜单,数量仅次于广州的21家,位居全省第二。
作为外贸总额连续29年位居全国前五的城市,东莞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优越的营商环境,为东莞外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
1994年,东莞迎来首家上市企业粤宏远A,迈出了开启东莞资本市场的第一步,2024年,东莞资本市场迈入“而立之年”。过去30年,东莞资本市场孕育了无数传奇故事,这既是一部展现东莞制造勇于创新的史诗,更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华的生动诠释。东莞企业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敢为人先,勇争第一,为全国输出了多个东莞样本。
2024年9月25日,东莞举行东莞资本市场三十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庆祝东莞资本市场成立三十周年的重要时刻,现场还发布了《智造传奇——世界工厂30年资本跃升录》。
2024年9月,商务部发布了全国第四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及首批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名单,东莞市成功入选“全国第四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据悉,2021年以来,商务部等部门先后确定了三批共150个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目前取得阶段性成效。
作为“连锁便利店之都”,东莞开展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具有良好基础。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统计并发布的“2023年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显示,东莞的便利店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三。其中,在城市便利店饱和度方面,东莞2460.1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平均2050人就拥有一个便利店,排名全国第一。
2024年11月1日,“数贸东莞商通全球”2024东莞首届品牌出海发展大会暨东莞数字贸易港启动仪式举办。活动现场,位于松山湖的东莞数字贸易港(下称“数贸港”)揭牌,华为(东莞)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创新中心正式落地数贸港。到2026年,数贸港数字贸易交易规模将力争达300亿元以上,推动传统贸易企业数字化转型,引育50家行业领先的数字贸易平台及服务机构,培育500家数字贸易企业。
2024年12月12日,东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举行。东莞正全力以赴竞逐低空经济新赛道,把低空经济作为“8+8+4”现代产业体系重点产业加力推进,力争到2026年,聚集链上企业超千家,产业规模破500亿。
2024年是东莞的“投资年”,1至10月,全市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41宗,协议固投1188.7亿元,成功引进6宗协议固投超20亿元产业项目,推动129宗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完成供地,用地规模超6300亩。
这得益于东莞打出的招商“组合拳”。东莞创新组建新一代电子信息等9个“1+1+N”产研招商组团和北上广深港5个重点地区招商工作组,挖掘超260宗项目源;剖析重点产业,梳理出1700多家高新技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精准招商。东莞还借力头部企业“以商引商”,挖掘20多宗项目,联动投资机构,接洽30余宗优质项目;探索场景招商,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等项目落户;参与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签约150宗项目、超1200亿元;赴国外招商,举办72场推介活动,擦亮“投资东莞”招牌,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4年6月14日,东莞举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授牌仪式暨第124期民营企业家面对面活动”,第五批(7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授牌。
“专精特新”企业是在细分领域创新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具备良好的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小巨人”企业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加快培育发展东莞制造业的新质生产力,推动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城市特色的重要举措。
截至2024年6月,东莞已累计培育18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1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4833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各层级企业数量在全国地级市中稳居前列。东莞已成为全国最适宜“专精特新”企业扎根发展的城市之一。
2024年9月,东莞印发实施《关于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明确构建“8+4”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政策体系。
其中,“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低空经济,“4”大未来产业是指下一代移动通信(6G)、前沿新材料、具身智能、未来生命健康。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全市规模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不少于7个,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0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42%,工业投资年均增速不低于10%。《实施方案》还提出,要重点突破一批细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未来产业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2024年11月1日,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主办的2024中国会展城市产业合作大会暨会展城市竞争力指数发布活动举办。大会其间发布了《2023年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报告》相关成果,并公布“2024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名单。东莞以竞争力排名地级市第五入选“2024年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
这是东莞连续第九年获得“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称号,与苏州、佛山、无锡、珠海分列前五名,成为地级市会展业发展第一梯队。
2024年1月,东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凤岗雁田村成为东莞首个“百亿村”。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凤岗雁田村组两级总资产突破百亿,高达102.6亿元。
凤岗雁田村拥有京东智谷、天安数码城两大高端产业平台,进驻企业900家,其中高企59家,年产值达170亿元、税收6亿元,走出了项目牵引、村企合作的独特路子。
统筹:戴双城
撰文:何绮莹 林海金
设计:何绮莹
摄影:黄政正 邓浩 李家威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