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湾区之源”上的“造林者们”|绿美看佛山

作者 尹辅华 2024-12-13 10:22

“芦荻叶深蒲叶浅,荔支花暗练花明。”800多年前,“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在乘船途经芦苞涌时,用《明发青塘芦包》称赞三水的自然景观。

时光跨越到2024年,这时的佛山市三水区,愈发懂得人与自然该如何和谐共处。

当地如今重点围绕“岛、岸、路、桥、山、园”六大元素,以1个省级示范点、12个市级绿美示范点建设为抓手,厚植“绿美三水”发展底色。

这一年,三水义务植树约11.2万株,打造各类主题林112个,近2000户居民积极扮靓“美丽庭院”……一件件绿美三水生态建设成果,让高水平生态建设理念“植入”三水人心中,一个“绿韵现代水都 魅力湾区之源”的城市品牌形象在佛山北部出现。

“绿意”开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侧是三江汇流美景,另一侧是历史文人遗迹。

凭借“景人”合一的美妙场景,三水区思贤滘碧道2022年底入围广东省“最生态碧道”名单,成为三水推进生态建设一个重要里程碑。

思贤滘是珠江三角洲河网系统的关键节点,而周边的思贤滘碧道2022年底入围广东省“最生态碧道”名单。

思贤滘是珠江三角洲河网系统的关键节点,而周边的思贤滘碧道2022年底入围广东省“最生态碧道”名单。

2024年,思贤滘碧道附近的老鸦洲(江心岛),有幸成为绿美三水生态建设重点内容之一:它是三水区唯一纳入佛山市10个重点提升先行岛的江心岛。

老鸦洲凭啥能从三水多个江心岛中脱颖而出,成为佛山“心头爱”?

这是因为老鸦洲共记录到鸟类10目26科52种,是佛山市48个江心岛中鸟类多样性最丰富、保护动物种类最多的岛屿。

在这里广种绿植,将为佛山研究生物多样性提供更多可能,还能为市民提供一个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的空间。

预计到2025年底,市民还能收获更大惊喜。随着老鸦洲完善岛上道路和警示标识、增加动植物科普标识系统等设施,一个位于三江汇流处的“鱼鸟天堂”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老鸦洲是大自然送给三水人的“馈赠”,而作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的大南山生态公益林场,就是佛山打造北部生态圈的“基石”。

近7000亩植被环绕在大南山水库周边,大灵猫、小灵猫等国家级一级重点保护物种在此栖息……大南山生态公益林场堪称“岭南物种宝库”。

所以,只要周末遇到好天气,很多家长都会带着小孩到大南山生态公益林场进行亲子游。为了给市民最好的体验,林场多方位打造特色景观和森林步道,使步道与自然景观和谐融合,市民体验感拉满。

大南山生态公益林场不仅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情绪价值,它还探索 “森林康养”“林药”“林花”“林蜂”等多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并且成为推动绿美三水生态建设的“弹药库”,林场今年送苗下乡已超14万株。

大南山生态公益林场,是佛山打造北部生态圈的“基石”。

大南山生态公益林场,是佛山打造北部生态圈的“基石”。

如今从远离市区的大南山生态公益林场到中心城区的老鸦洲(江心岛),从满眼绿意到欢腾鸟鸣,位于三江汇流处的三水,用“全域绿” 诉说着自然的和谐与生机。

全民“筑绿”

城市发展迎来新机

当城市从“一处绿”向“一片绿”升级,就变成一场调动全社会参与的过程。

2024年的三水,在“筑绿”行动中,实现了“巩固成果见成效”与“创新模式求发展”齐步走的状态。

乡村是很容易打造“绿意”的区域,但一段时间以来,村民对打造家门口“绿意”专业度不高,积极性不强。

今年2月,白坭镇成为三水区首个实现“美丽庭院”在村小组全覆盖的镇街,这股风很快就刮遍了三水另外六个镇街。

如今近2000户“美丽庭院”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区涌现,成为“三水小景”新代言人。

如今近2000户“美丽庭院”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区涌现,成为“三水小景”新代言人。

如今近2000户“美丽庭院”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区涌现,成为“三水小景”新代言人。

“三水区共有5户家庭获省级‘美丽庭院’称号,全区正以‘美丽庭院’激活‘绿美经济’,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三水区政府相关负责人称,各镇街立足本地乡村资源优势,激活“美丽庭院+”活力。比如西南街道江根村十步一景打造“美丽庭院片区”,发展文化旅游;白坭镇链接企业资源,结合文旅文创内容对三巷村的美丽庭院和四小园升级改造,吸引众多游客打卡消费;乐平镇的大旗头古村则将广府文化与庭院设计精妙融合,打造独具广府特色的庭院景致,从而达成 “美丽庭院 + 民宿旅游”的价值交融。

为进一步调动村民参与绿化积极性,三水还在佛山开创了“绿美银行”模式:探索运用商业银行运营模式,实施“绿美积分制”,将植绿、护绿纳入乡村治理积分管理范畴。

这个做法鼓励以家庭为单位开设“绿美存折”账户,将美丽庭院打造、“四小园”建设、树木管护等积分获取方式,与绿植盆栽、日常用品、餐饮券、庭院美化设计等兑换内容挂钩,统筹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绿化。

自8月底首批“绿美银行”开业以来,已形成80多项“积分清单”和330多项“兑换清单”,已吸引350名村民踊跃开户,并累计130多个商家参与捐赠,捐赠物资价值超210多万元。这场“看得见的价值”的绿美行动,让乡村绿美工作从“群众看”转变为“一起干”。

除积极调动乡村培育“绿意”外,三水今年通过广种112个各类主题林,广泛宣传发动和多元主体参与,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建绿色家园的良好氛围。

佛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五级人大代表在三水区共建“人大代表林”;佛山高新区管委会则联合大塘镇共建“高新林”;佛山市检察院、南海区检察院和三水区检察院联合开展植树活动……每一场主题林的修建,就是全体市民对三水区域价值又一次认同。

值得关注的是,往年在各行政区域交会地带,“绿植行动”难以统一开展,所以这些区域绿化覆盖率稍显不足。

但是,今年三水区在佛山市打造跨市联动携手种树样本。当地开展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佛山市三水区大塘镇、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三地联种行动,打造广佛清交界区域融合发展新样板。

此外,今年三水区还探索飞地移植,将结对帮扶的“黄皮之乡”云浮市郁南县培植的黄皮树,栽种到三水的土地上。

可以说,这场全民“筑绿”的具体实践,为三水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更成为城市三水往前冲的重要“驱动力”。


■数读

1、今年全区推进县镇村绿化,开展植绿活动438场,超8.2万人次参加,种植树木约11.2万株。

2、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之一的“西江十里画廊”,结合产业特色发展研学旅游,2023年接待游客超100万,带动消费近5000万元。

3、北江千年古道,串联芦苞、乐平两镇历史文化和自然禀赋,以“一带、三廊、多点”设计布局,打造全长42公里的农文科旅创意带。

4、创新启动“绿美青年林”小程序发布认捐认种活动,很多“青年林”名额上线不到一天就被抢光。

统筹:李周秦 

撰文:尹辅华 

编辑 黄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