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非遗焕新绽放,丹灶在“大棋局”下好人文棋

作者 林洛峰 2025-02-26 22:42

2月26日是正月廿九,一年一度的苏村拜斗民俗活动在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银河社区苏村经济社如期而至。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该项民俗活动创新形式,融入文创集市、音乐大舞台等潮流元素,让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更具魅力。

在今年的“新春第一会”上,佛山明确提出以丹灶等6个镇街为核心区,建设环西—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丹灶抢抓机遇,提出着力打造“环两江先行区”的科创核和绿色经济高地;以北江支流为脉,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带;同时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中坚定前行,打造和美乡村样本。

在“环两江先行区”的“大棋局”中,丹灶对苏村拜斗民俗活动的传承发展,不仅为村民游客带来更丰富的民俗文化体验,更为打造和美乡村样本、发展人文经济提供生动实践。在推动村节焕新的探索中,丹灶展示出澎湃的人文之力和村居实力,为参与“环两江先行区”核心区建设持续赋能。

非遗+潮玩

传承创新推动村节焕新

当日中午时分,苏村天后庙广场上人头涌动,只见男女老少纷纷“上阵”,大家手持风车、生菜等寓意顺利、生财等吉祥物品,围绕象征先祖恩德的“金斗”祈福。在更早的时候,村民还齐聚苏村饭堂,自发组织烹饪斋菜,邀来亲友和游客一起围餐享用。

2月26日,苏村天后庙广场上,大家围绕象征先祖恩德的“金斗”祈福。通讯员供图

2月26日,苏村天后庙广场上,大家围绕象征先祖恩德的“金斗”祈福。通讯员供图

据记载,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至今已有近900年历史。相传在894年前,苏村先人为避天灾地劫,带着朝廷赏赐的“武功首弟”令旗和金斗一个,集体南迁到现苏村天后庙附近定居并开村建业。相传苏村开村先祖苏怀远号召先民努力开枝散叶,去各地开拓发展,并且训话:“你们空手去哪有饭吃,乞食都要有只兜。”“搵食行远点,带只斗。”

为感念先祖的开村功绩,在每年农历正月廿九,苏村乡亲们都会将耕种的粮食蔬菜等捐出,善心人捐资行善,村民们自行组织齐齐动手烹饪斋菜,饭后集中到天后庙前广场“拜斗转运”,展现村民不忘初心,传承先辈艰苦奋斗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苏村拜斗民俗活动举办期间,村民自发组织烹饪斋菜,邀来亲友和游客一起围餐享用。通讯员供图

苏村拜斗民俗活动举办期间,村民自发组织烹饪斋菜,邀来亲友和游客一起围餐享用。通讯员供图

2022年,苏村拜斗正式入选南海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这项民俗活动越发受到自官方到民间的重视。

今年,丹灶镇文化部门联合村社,继续深挖文化内涵,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村节焕新。比如,现场通过打造文创集市,集中展示一批国潮文创和丹“造”好物,吸引众多年轻人热情参与其中;通过搭建乡村音乐大舞台,专业歌手与市民游客同台展示才艺,同样为传统民俗活动带来了更新潮的体验、更热闹的人气。

文化+赋能

“一村一品”创建典型村

苏村所在的银河社区,地处丹灶镇城区西面,是丹灶有为水道沿线的重要节点村居。这里走出了维新运动代表人物康有为,黄花岗烈士陈才、陈福等历史人物,拥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康有为故居,以及康园、康有为博物馆,社区内祠堂遍布,还保留着天后庙、龙井、古蚬壳墙等历史古迹。

近年来,随着丹灶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银河社区在2024年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村。以此为契机,银河社区全面落实“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南海“十个一”建设要求,同时坚持因地制宜,提炼“一村一品”,跑出了“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的“加速度”。

文化为银河社区创建“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注入了特色内涵。为此,银河社区创新打造“流动村史馆”,利用苏村西大街9个私塾祠堂外立面打造历史文化长廊,展陈开村历史、乡中名人、“苏村拜斗”和“苏村天后诞”民俗文化等主题内容,进一步讲好银河和苏村故事。

文化成为银河社区探路文旅融合新业态的有力支撑。对此,银河社区有关负责表示,社区大力整合串联祠堂、康有为故居、澹如楼、天后庙、古蚬壳墙、银河古码头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家风民俗特色项目,力求形成文化体验游径,与康园、康有为博物馆、有为水道游船线路等文旅资源形成良性互动,吸引更多游客到访。

文化还是银河社区促进基层善治的重要抓手。多年来,包括苏村拜斗民俗活动、天后诞文化节活动能够持续举办,离不开当地村居凝心聚力,自发募集活动经费,自觉参与活动组织,大家合力并举,让民俗长红。

四脉交汇

倾力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带

不久前的2月12日元宵节,丹灶以一场上元灯会,结合烧番塔民俗活动,有效激发人文之力,引爆仙岗古村的热度。此次苏村拜斗民俗活动的举办,同样是丹灶践行人文经济学的生动实践,以人文经济点燃民俗盛宴。

“村节焕新”计划是丹灶立足乡村民俗,深挖传统文化,大力发展人文经济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丹灶结合仙岗烧番塔、葛仙诞,苏村拜斗、天后诞等民俗和节庆活动,积极探索用艺术赋能、潮流元素导入等方式,为优秀传统文化找到创新性打开方式。

在2月17日召开的丹灶镇四届人大八次会议上,丹灶进一步提出,今年要将人文经济作为改革发展的突破口,进一步擦亮“两墟一会两计划”乡创品牌,其中,“两计划”就包含了丹灶“村节焕新”计划。

与此同时,丹灶还提出以北江支流为脉,促进“四脉交汇”,串联有为水道、官山涌、南沙涌、北江等水系,加快有为水道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推进魅力两公里U湾项目、焕新南沙涌艺术水脉、涵养北江生态水脉等举措,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带,抢抓“环两江先行区”核心区建设机遇。

丹灶提出以北江水系支流为纽带,通过 “四脉”交汇,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带。资料图

丹灶提出以北江水系支流为纽带,通过 “四脉”交汇,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带。资料图

丹灶镇有关负责人说,接下来,丹灶将以“苏村拜斗”等传统非遗活动为契机,继续打造“两墟一会两计划”乡创品牌,擦亮“一岛两湖一水道”文旅地标,促进醒狮、烧番塔等传统民俗创新发展,持续向外推介百村龙舟“拉力赛”、单人龙舟赛等特色龙舟品牌,倾力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带,努力实现从“文化赋能”到“经济腾飞”的跃升,助力“中国氢都、科创丹灶”高质量发展。

采写:南方+记者 林洛峰

通讯员 林静媚

编辑 黄逸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