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简称‘《条例》’)的诞生,有力地破解了转诊绿色通道问题、手机管理难问题、休学复诊难问题、校园欺凌防治难问题,这不仅是立法的进步,更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尊重和关怀。”2月20日,在广州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一场“代表通道”上,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校长陈武表示,她心情既激动又沉重,激动的是广州率先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立法,而沉重的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不可忽视的严峻挑战。
去年11月,《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全国首部中小学心理健康立法的诞生。在陈武看来,《条例》将早期预防和发现摆在突出位置,围绕“怎样最大可能预防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做了详细且具备可操作性的规定。“预防胜于治疗。”陈武介绍,他们学校推行“全民导师制”,让所有老师都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位老师都参与进来,提早介入、共同培育孩子的“大心脏”“好心态”。
陈武认为,《条例》通过立法手段将政府、家庭、学校、社区、医院等各方串联了起来,明确了各主体各自应该做的事情,传达给全社会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面对的。此外,《条例》像一把钥匙,开启了积极心理养育的大门。它从立法层面告诉了大家,心理问题不是羞耻、不是个人问题,而是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的、十分普遍的挑战。
“为人民立法,立人民需要的法。”陈武表示,《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这一全国首部地方性法规,让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法可依,上榜2024年度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守护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健康和快乐成长!”陈武说。
文字:南方+记者 傅鹏
摄影:南方+记者 苏韵桦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余妍玲
校对 王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