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山中心城区,如何掘金“城市矿山”?
2月12日元宵节上午,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沙岗工业区地块改造项目成功摘牌,由佛山市中深金昇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竞得。项目地块将以粤港澳大湾区循环经济产业园为定位,打造成为以循环经济、先进材料、智能制造等行业为主的新兴产业园区,推动大沥相关产业总产值超万亿元。
项目摘牌现场。
项目摘牌现场。
该地块位于大沥镇联江东路两侧,广佛高速与广三高速交会处,紧临广佛高速与广三高速。地块总面积约500亩。土地性质为集体用地。现状为低矮的厂房,主要从事废旧金属、塑料等废旧物资回收。
沙岗工业区地块改造项目改造前航拍图。
沙岗工业区地块改造项目改造前航拍图。
项目计划以拆除重建方式实施改造,依托优势产业建设现代园区,引导零散低效工业用地集聚和连片改造。地块控规为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容积率不低于2.8,预计建设建筑面积超60万平方米。
佛山市中深金昇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是中深产城(深圳)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中深产城是一家从事资源整合、产业投资及资本运作的综合性专业投资机构,拥有广泛的资金渠道及丰富的产业园区建设、运维、管理经验。凭借大湾区总部优势与广阔的融资渠道,中深产城已与诸多行业龙头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沙岗工业区地块改造项目效果图。
沙岗工业区地块改造项目效果图。
大沥素来有“中国有色金属名镇”之称。作为大沥的特色产业,有色金属在大沥已发展多年。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沥已聚集了一批回收铜、铝、锌等废旧五金熔铸加工作坊和厂企。经过多年来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大沥涌现了一批涉及铝型材、铜等有色金属相关产品制造企业,在敢闯敢干的沥商经营下不断壮大扩张。随着产业链不断延伸,大沥锻造出“中国有色金属名镇”的闪亮名片。
2014年,广东有色金属交易平台成立,大沥镇依托原有的产业基础以及广东有色金属交易平台的优势,有效地降低企业交易、物流、融资和生产成本,形成了价格和配套服务的比较优势,将过去“各自为政”的个体经营集结成更强大的发展力量。
近年来,在国家推进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大沥镇抢抓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机遇。南海区关于“一山、一园、一院、两平台”的工作部署中,“一山”主要就是指大沥的“城市矿山”。目前,大沥全镇有色金属回收行业总产值约5000亿元。
为此,大沥重点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引导再生资源行业企业入园规范经营,实现有色金属回收行业集约化、循环化、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持续壮大“城市矿山”。大沥的目标是,通过建设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总产值超万亿元。
沙岗工业区地块改造项目效果图。
沙岗工业区地块改造项目效果图。
为此,大沥镇委、镇政府于2024年11月8日专门成立南海有色金属循环产业联盟,希望通过联盟战略集聚省环保集团、再生资源龙头企业、国资企业等资源,进一步做大资金“蓄水池”,合力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赋能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推动全产业链品质整体提升。
此次沙岗工业区地块改造项目的成功落地标志着大沥镇以超强的“产业力”,用超强的执行力,向“实现总产值超万亿元”的目标迈进一大步。
近年来,大沥镇一直坚持锚定新质生产力,紧扣“科创进城”,积极推进重点产业改造提升,从原来的传统的村级工业园向科创产业社区转型升级,全力打造“三生融合”的主题产业社区。2024年成功推动华南藤编产业园、钜隆家居广场、中深(大沥)智造产业基地、大转湾五期地块改造项目等34个产业项目相继表决、挂网,土地面积约2877亩,预计建设50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
接下来,大沥将按照“13312”工作部署,继续打造功能多元、业态丰富、社群活跃、空间开放、产业链聚焦的主题产业社区,努力实现“产业上下游就在上下楼”。大沥将以现代化的多层产业载体空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释放城市空间,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资源共享、成本节约,奋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中心大沥”。
采写:南方+记者 熊程
通讯员 沥宣
通讯员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