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审前服务+退休一件事”服务,最快2个工作日办成;“莞家代办”助力项目早开工提前最多近3个月;首个村级“深莞通办”窗口在凤岗镇落地,市民办事不再“深莞两地跑”……
2024年是东莞政务服务“提升年”,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下称“市政务和数据局”)将“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推进关联事项集成办、异地事项跨域办、涉企服务一站办、政策服务免申办,不断提升市民的办事便捷度、体验感,助力全市营商环境更上一层楼。
“太贴心了,理解外地人来莞办事的难处。”去年10月,曾在东莞高埗打拼20年的湖北老乡谭传辉,给高埗镇政务服务中心留下一张令人暖心的意见卡。原来,谭女士专程从国外回莞办理退休手续,享受了“审前服务+退休一件事”的便捷服务,当天上午就办结此事,免去了“留过夜”办事的麻烦。
2024年来,东莞成功入选全省“退休一件事”改革试点,市政务和数据局会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市税务局等部门,首创“审前服务+退休一件事”帮办模式,为群众筹划最优退休待遇,打造“最优最全最快”的退休服务品牌。
改革后,申办材料从17份减少至7份,办理时限和提交材料压减近60%,审批时限压减至最快2个工作日,改革经验获第十二届广东省“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党建赋能类三等奖、第一届广东省政务服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
“退休一件事”是东莞积极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缩影。一年来,东莞推动国务院第一批13个“一件事”按照省工作要求全部完成实施清单编制,实现政务服务网可办,线下进驻各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或审前服务区、导办台,并提供网办辅导、帮办代办等服务。
第二批8个“一件事”中,“就医费用报销一件事”“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购房一件事”已落地。东莞还推出了结合本地市情的“律师查询一件事”“不动产登记税费金同缴一件事”“投资项目落地一件事”,进一步方便群众企业办事。
聚焦“投资年”行动,市政务和数据局聚焦完善重大投资项目及涉企服务,依托“莞家代办”助力项目早立项、早开工,依托“i莞家”“企莞家”“粤商通”等平台实现企业服务“一站享”。
全流程“一张图”改革加速项目落地审批效能。绘制涵盖社会投资项目全过程“一张图”,对项目立项前阶段政府内部事项统一标准和规范,完成21个政府内部事项标准化梳理,压减审批时限共84个工作日,业务量达1500宗。建设项目效能监管系统,全市600个社会投资产业类重大项目纳入系统监管。
惠企政策实现“一站享”。梳理申报期为2024年的183个政策条目,对400家重点企业进行产业打标,依托“i莞家”和“粤商通”开展5轮政策推送,覆盖全市178万企业法人。同时,依托“莞财扶助”平台发布并展示政策信息201条,梳理78个政策兑现事项和20个免申即享事项。
“莞家代办”服务扩面提质加速项目落地。市镇两级“莞家代办”服务团队扩展至122人,将代办服务范围扩展至涵盖中小微企业的全部社会投资类产业项目。
据统计,市镇两级“莞家代办”团队联合服务重大项目超400个,涉及总投资额2934.3亿元,总服务次数突破4000次,帮助项目开工平均提前约40天,大岭山汇兴智能设备制造项目、宝特电业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等提前近3个月。
启动建设“企莞家”统一涉企服务平台。建设一个入口门户网站,对接整合各部门涉企服务渠道,汇聚政务服务、招商引资、政策兑现、企业诉求等功能,并于2024年底前完成核心功能实施并上线试运行。
去年5月,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深圳、东莞、惠州三座城市共同签订《深莞惠数字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数字湾区”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东莞推动政务服务深度融湾,新增跨市通办事项2653项,其中穗莞通办事项2097项、深莞通办事项1023项,惠莞通办事项114项。
在松山湖、凤岗、塘厦、长安等临深区域,东莞推进深莞政务服务融合,首个村级“深莞通办”窗口在凤岗镇雁田村党群服务中心落地试行,可办理419项深圳业务。
同时,建设广东政务服务网“深莞融合专区”,汇聚深莞两地的政策兑现、一件事一次办、企业开办等11个专题服务;在“i深圳”“i莞家”APP上线医保、社保、户政等多领域近70项“深莞通办”高频事项,累计提供服务超9.5万次。
为了方便台港澳同胞在湾区办事,东莞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增设台港澳业务区,“i莞家”也上线了“台港澳业务”专栏,支持台胞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326项,覆盖公安、民政、社保、医保等领域,市镇两级实现台胞身份证件读卡认证办理业务。
提升基层政务服务水平的脚步也未停息。东莞去年在全省首创审前服务体系,覆盖市镇两级,为群众提供咨询、导办、指引、预审等全流程服务,群众办事平均等候时长降至6.88分钟,缩短31.88%。
采写:南方+记者 陈琬莹
摄影:麦晴怡
部分由受访者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