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灯如昼妒姮娥,丝竹沿街按节歌;纸马莲舟都入画,果然秋色比春多。
工商业繁茂的名镇佛山,亦孕育了同样繁荣的市井文化。清代文人岑澂一首《汾江竹枝词》,喧闹之景跃然诗上,映入人的印象里。
这般热闹景致,在200多年后的今天,却以别样形式呈现在大众眼前——如昼柚灯变为街角霓虹灯、游客粉丝手机的闪光灯,沿街丝竹更变为音乐节的澎湃歌声。秋色仍是那个秋色,但这里的精彩也确确实实是“比春多”。
文化之盛,莫过如此。这就是2024年的“佛山之心”禅城热闹的一面,圈粉的一面。
佛山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兴商、以商承文的融合发展思路。
“天下四大聚”,靠的是文气、聚的是人气,走的是文商旅融合的路子。车如流水马如龙,禅城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以文化为魂,以城市“入画”,融合的是产业,圈住的是粉丝,扣住的是心弦。
奔赴
当城市成为观演胜地
说2024年是禅城的“演艺之年”毫不为过。
5月,岭南天地上演沉浸式功夫戏剧《鸿武魂》,岭南爵士音乐节凸显假日松弛。此后举办的乐见潮向音乐嘉年华更是2天吸引3万名观众,全城“吸粉”34万游客,旅游收入超过2.12亿元。
11月,gapday音乐节让佛山禅城的夜空闪耀了起来。2天的“gapday”里,7万多名乐迷聚集在禅城。全网相关话题浏览量近20亿,线下禅城各大景点、商圈接待游客量均大幅增长,在地消费亦被有效拉动起来。
gapday音乐节吸引了七万多名乐迷来到禅城。萧皓隆 摄
gapday音乐节吸引了七万多名乐迷来到禅城。萧皓隆 摄
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这在禅城2024年连场音乐节中淋漓显现。
从2023年国庆假期至2024年末,禅城共举办各类大中小型演唱会30多场,接住了“泼天的流量”,圈粉无数。
泼天流量背后,是文旅市场下沉的新趋势。
禅城紧紧抓住了这一机遇窗口,加速布局演艺新赛道,推出了“2+4+N”演艺资源空间体系,为各类型音乐演出、动漫活动、特色表演提供全方位场景支持,以“天天有好戏,月月唱大戏,季季出惊喜,全年乐不停”的理念,为消费转型升级提供文旅新质生产力。
这一年,禅城筑巢引凤的成效有目共睹——
星光在此熠熠。两场重磅音乐节吸引了潘玮柏等歌手到场驻唱。除此以外,徐怀钰、任贤齐、宋佳、阮兆祥、吴启华、陈展鹏、十个勤天等歌手演员也纷纷打卡漫游禅城。艺人吴卓羲更是在佛山创意产业园举办旗下文创IP“猪皮PIGPI”展览。
佛山创意产业园是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典范。园区供图
佛山创意产业园是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典范。园区供图
青春在此涌动。前往音乐节的观众,90%是30岁以下年轻人,超过95%是特意从佛山市外来到禅城参加音乐节。年轻人的到来,为城市注入了活力。
美誉由此洋溢。艺人们打卡,粉丝们奔赴,他们都在禅城相遇,亦在漫游之中发现禅城这座“宝藏城市”。
接住了流量,增长了消费,更收获了城市美誉,这正是禅城开辟演艺新赛道所得到的“溢出效应”。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禅城演艺之盛,莫过如此。
城市
等你来发现“宝藏”
能让艺人前来打卡,让游客流连忘返,禅城这座“宝藏城市”藏有怎样的宝藏?
答案是“三宝”:丰富的人文底蕴、城市格调与“宠粉”的态度。
元宵“行通济”。戴嘉信 摄
元宵“行通济”。戴嘉信 摄
这里有一年到头热闹永不落幕的民俗文化:春节的佛山古镇灯会,元宵的“行通济”,二月二“游朱紫”,三月三北帝诞和祖庙庙会,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六月初六塔坡庙会,中秋佳节舞火龙,九月廿八华光诞,以及每年的重头戏佛山秋色……
岭南文脉传承不辍,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充盈了城市的精神内核,让其生生不息。
这里有转角遇到的美。近年来,禅城注重把文化嵌入城市肌理,旧城、旧村、旧厂房同步改造,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同步活化,留住了老佛山的记忆,成就了一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两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佛山古镇、美陶湾双双入选文旅赋能城市更新省级优秀案例。
在莺岗、任围等老街区和美陶湾里的老厂房,上百位城市格调主理人以自己的创意为城市点缀艺术之花;在王借岗森林公园岭南雕塑园,雕塑名家用独特的手法记录了时代的精神;在水乡南庄,乡村旖旎风光让人在都市中找到了田园牧歌。
2024年11月,位于禅城张槎王借岗森林公园的岭南雕塑园正式开园。廖明璨 摄
2024年11月,位于禅城张槎王借岗森林公园的岭南雕塑园正式开园。廖明璨 摄
独特的城市文化肌理,更是“硬控”了海外知名摄影师的镜头。“佛山是个很适合旅游的城市,很休闲。”美国知名华裔摄影师、2021年普利策突发新闻摄影奖得主赵汉荣游历禅城后说。
这里还有别出心裁的“宠粉”态度。过去的一年,禅城巧妙利用自身资源,推出了“漫游禅城”计划、“金秋十月 奇妙之旅”沉浸式系列活动;联合高德和飞猪等知名平台,推出亿元消费券;为参加音乐节的乐迷提供免费接驳、政企联动送上特色美食。
《中国城市文旅品牌发展报告2024》指出,我国城市的旅游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旅游城市”走向“城市旅游”的过程。后者的突出特点便是城市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禅城正走在这转变的风口上。小到路边的一桩枯木,老街的小店,大到整座城市,都有故事可聆听,有格调可品尝。
“一个城市,还是需要有意思一些,有让人流连忘返、一见倾心的风貌格调,同时更多承载人们心灵的空间和内容,才可以让人们不远千里‘趋之若鹜’。”禅城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杨涛说。
无山无海的禅城,正是有此“三宝”,酝酿出了独特的风味。
文化
让城市无限可能
2024年,禅城让“转角遇到美”成为漫游城市的新常态,其背后是城市发展的理念更新——无界、无限。
“文化让城市无限可能。”在7月份举办的文化和旅游产业赋能城市更新现场交流活动上,禅城区委书记严冰向全国展示了禅城的“能文能武”,更可跨界融合,“打”出新空间、焕发新动能、绽放新精彩。
9月份的第八届中国陶瓷创意周更以“无界 无限——融合让城市更精彩”为主题,向全球彰显了禅城从文化到产业,从设计到创意的跨界探索。
2024第八届中国陶瓷创意周在佛山禅城开幕。戴嘉信 摄
2024第八届中国陶瓷创意周在佛山禅城开幕。戴嘉信 摄
城市有界,文化无界。这一年,禅城持续推动文化出海、企业出海,以创意创造的无界、文化赋能的无界、合作交流的无界,让本地文化拥抱产业、拥抱城市、拥抱未来,让岭南文化、佛山品牌更加自信从容地走向世界。
凭借着这种文化无界的胸襟气魄,这一年,禅城首执牛耳,牵头成立“万亿城央”新质商业发展联盟,与国内六大城市中心共同探讨文商旅融合的发展道路。
跨界融合,精彩无限。这一年,“佛山古镇”“美陶湾”“中国南庄”“织梦张槎”四大镇街文化品牌,逐步构建了全要素、多业态“文化+”生态链。
在文化软实力赋能下,这一年,全区高端精密、数字经济、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经济、新动能加速汇聚。人才密度、企业密度均为全市最高,发展活力、城市能级持续提升。
文化之韵,产业之实,相得益彰。佛山市委全会提出,打造有活力的文旅,切实把文旅资源转换为发展新优势,禅城正当仁不让践行着。
把历史街区活化利用,岭南天地是佛山当之无愧的顶流商圈。廖明璨 摄
把历史街区活化利用,岭南天地是佛山当之无愧的顶流商圈。廖明璨 摄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古老的陶艺民谚如今在禅城有了新的诠释。“佛山之心”这座偌大的窑炉,正以文化的无限可能,炼化出万种的色彩。总有一种能击中你的心灵,让人如痴如醉,心驰神往。
如此万彩,果然秋色比春多。
策划:段思午 罗湛贤
采写:南方+记者 卢浩能
阅读更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