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一个月内,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华数机器人“)的人形机器人将会亮相。
这则消息来自近日佛山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媒体采风活动。当天,多家媒体组队开展一线调研,走访、座谈了8家佛山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并与政府部门代表座谈。
2025年,人形机器人“大热”,中国机器人市场也迎来新一轮投资热潮。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机器人集聚地,佛山将如何追赶这一波浪潮?在这一轮走访中,南方+发现:
佛山工业机器人车间内,技术突破聚沙成塔,备受关注的人形机器人已蓄势待发;
在核心零部件上,一些佛企已具备与国际巨头“掰手腕”的实力,正加速国产替代;
有着“家电王国”之称的顺德,正朝着“机器人王国”前进,破解“一步之遥”难题是关键;
从企业到政府,佛山不仅追赶这一波人形机器人新浪潮,更着力抢抓“量产”的机遇。
“车间深处”突破不断
佛山南海狮山,华数机器人车间内,各种型号的机器人惹人注目。但比机器人更吊来访者“胃口”的是,藏在车间一侧的人形机器人海报。海报上的人形机器人既仿人,又根据工业生产需求做了调整。
这究竟是一款怎样的人形机器人?现场讨论点到即止,关键信息仍处于保密阶段。不过,值得期待的是,这款机器人已经进入亮相倒计时,最快一个月内就会展出。
在风潮乍起之时迅速推出人形机器人,源自于华数机器人长期深耕与积累。华数机器人隶属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落地佛山,至今已扎根佛山10年,成长为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广东七剑客”之一,并且实现了90%以上的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率。
华数机器人车间内的机器人。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华数机器人车间内的机器人。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在佛山,不乏实力不俗但藏得深的工业机器人企业。
坐落在顺德大良的佛山市增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增广智能”),成立仅7年时间,但已经与富士康、华为、比亚迪、舜宇光学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建智能精密制造生产线。
“可以简单理解,我们做的是机器人的手掌和手指的部分。”增广智能市场总监黄翠玲说。精密力控是增广智能的核心技术,而基于此研发的电控执行器,正是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之一。
另一项更为前沿的技术是磁悬浮“魔毯”,通过磁悬浮控制技术,让产线上的产品可以实现更高效、更精确且无接触的传送。增广智能是目前国内唯一掌握这项技术的企业。拥有独到技术的优势就是,“客户是主动找上门合作的。”黄翠玲说。
人形机器人的进化是基于AI的快速发展,关注佛山工业机器人,就不得不看AI。实际上,AI赋能佛山制造,已经在各个层面上加快布局。
走进位于顺德的赛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赛意”),可以感受到AI的汹涌浪潮。这家脱胎于美的IT部门的数字化服务商,经过近20年发展,已经服务超千家制造业企业服务数字化。而当下,对AI技术和应用场景的开发已经成为企业的服务核心。
赛意信息展厅内的示范线。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赛意信息展厅内的示范线。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据介绍,赛意基于自研AI中台-善谋GPT训练了首个PCB(印制电路板)行业全栈自研全场景AI大模型,可以将原本需要4~6小时的参数提取工作缩短至几分钟,并确保98%以上的准确率,大幅提升效率,并显著降低了因人工错误导致的质量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个月,赛意披露了一份涉及AI中台及应用的超4千万销售合同,引发了市场高度关注。
细分领域“攻城略地”
订单,是回答发展情况的最重要指标。在机器人话题热度持续高涨之下,佛山工业机器人企业增长情况如何?
在本次走访过程中,南方+发现,这批佛山工业机器人企业深耕细分领域,虽普遍规模不大,但不少展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部分企业凭借技术与性价比,与国际巨头展开“battle”。
“对方有的我们都有,对方没有的我们也有,低成本高性能是我们的优势。”奥比中光(广东顺德)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奥比中光”)人工智能高级工程师许星说,公司正与国际巨头展开在3D视觉感知技术和产品领域的竞争。
奥比中光成立于2013年,2022年7月在科创版上市,是国内的“3D视觉第一股”。通俗来讲,奥比中光生产机器人的“眼睛”。2023年奥比中光将制造部分落地在顺德,至此所有奥比中光的产品都是“顺德制造”。
从年报看,奥比中光去年营收为5.6亿元,仍未实现盈利。但其增长情况可观,营收同比增长56.16%。许星透露,今年企业的增长会更为迅猛,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生产机器人“关节”的广东天太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天太”),今年已经拿到了10万台级别的订单,有望继续实现两位数增长,此外营收也将实现翻倍。
天太称得上是佛山第一家人形机器人企业。早在去年2月,天太就发布全球首款具有仿人脊柱核心功能人形机器人。但天太并非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而是专注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机器人整套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捷瞬机器人车间。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捷瞬机器人车间。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此外,从卫浴机器人领域转向光伏、新能源机器人领域的汇博机器人,今年第一季度的订单,同比增加了一倍。此前一直受限于厂房面积的捷瞬机器人,去年搬进了新厂房,今年也预计可以实现25%的增长。
不过,并不能就此判断佛山机器人产业一片火热。佛山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协会秘书长高辉指出,机器人行业处于“冰火两重天”的状态,国际贸易摩擦及全球消费疲软传导的压力,并没有人形机器人的火爆而改变。
“幕后英雄”集聚高地
但毫无疑问,这个行业是备受看好的。不管是还有大量有待开发的工业场景、生活场景,还是不断进化的人形机器人等新产品,都反映出机器人行业的巨大成长空间。
而佛山的产业集聚优势明显。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在采风活动的一场座谈交流会上,参与的几家机器人企业代表讨论发现,大家的产品加起来就能“凑”成一台人形机器人了。
佛山制造“不显山不露水”的风格延续到了机器人产业上。走访当天,顺德经促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透露,此前一款备受关注的国内人形机器人,其硬件本体其实就在顺德制造,而制造企业早期因家电生产为人所知。
“顺德从‘家电王国’走向‘机器人王国’只有一步之遥。”上述负责人说。顺德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3.3万台,占全国总量的6%。顺德有不少家电企业在进军机器人板块,不仅有广为人知的美的集团,还有新宝电器、德尔玛等企业也在做机器人。
但该负责人也坦言,“但有可能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一步之遥。”他指出,顺德可以实现机器人本体完完全全的本土制造,但机器人的“大脑”算法技术并非顺德优势。
这也是整个佛山的机器人产业面临的情况,制造实力雄厚,但研发设计与北上广深等人才实力更雄厚的地方有差距。
如何解决这“一步之遥”的难题是关键。近年来,佛山在大力开展招才引智工作。同时,也在探索以香港、上海、深圳等人才集聚城市研发设计,佛山落地生产的模式,奥比中光正是典型例子。
在走访过程中,企业代表们一种普遍的观点是,人形机器人还没进入大规模爆发的阶段。而一旦进入量产阶段,佛山制造的优势就会凸显出来。
根据采访过程中企业透露的信息,今年上半年就会有多款佛山机器人相关产品发布。这些企业走到台前,也在替佛山向外界传达重要信号:这里是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创新高地,也是机器人量产的首选地之一。
采写:南方+记者 林东云
摄影:南方+记者 戴嘉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