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向教育综合改革要动力?

广东教育头条 2024-09-25 07:00

“过去没有先例”。

去年以来,云浮市打破常规,对包括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下称“邓中”)在内的五所品牌高中管理机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取消五所品牌学校领导班子行政级别,实行去行政化改革,建立符合云浮实际的学校管理体制。

作为广东最年轻的地级市,又地处粤北山区,云浮教育底子薄弱,面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显得内生动力不足。

如何激发活力,实现“弯道超车”?近年来,云浮大胆向改革要动力,在变革中破局,系列举措接续落地,教育事业面貌为之一新。

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

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

提级管理激活县中“龙头”

去行政化改革是本轮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招,改革之后更有利于五所品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交流,不拘一格降人才。在这一轮改革中,一批有学识有担当有能力的年轻教育工作者脱颖而出。

去年8月,肖柱光从云浮市罗定中学副校长的岗位上,经过市级遴选,来到邓中担任教学副校长,从县域高中“跨步”市直属高中。

这样的流动在往常并不多见。更让肖柱光振奋的是,在邓中,他摆脱了繁琐的行政事务,可以专注于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两所学校在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上各有所长,我将取长补短,发挥两者优势,提升学校教学水平。”面对新使命,肖柱光踌躇满志。

流动焕发人才活力的背后,是制度藩篱的破除。

在云浮,有四所建校已百年的县域高中——云浮中学、罗定中学、新兴县第一中学和郁南县西江中学。加上邓中,这5所高中,形成了云浮基础教育的“龙头”。

云浮中学。

云浮中学。

2022年起,云浮以这5所高中管理机制改革,“破题”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其中的“关键一招”,是实现市县的双重管理。

以往,在“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下,县域中学发展往往受县级财政支撑不力、行政和教研部门指导能力不足等因素掣肘。

提级管理后,在市级财政支持、市级管理统筹下,系列配套改革举措逐步落地,县中发展迎来新气象。

——5所高中领导班子全部由云浮市委管理,并取消学校领导班子行政级别,让“能者上、庸者下”成为常态化,激发学校教职工工作热情和内生动力,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提高办学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

截至目前,云浮已经从全市遴选了7名教育管理人才,充实到这5所高中,实现“职业化”,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肖柱光就是其中一员。

——建立校长目标任务考核及办学质量评价奖励机制。

“市里出台了奖补方案,我们这5所高中如果完成考核,并且评价优秀,每年能获得奖励资金。”云浮中学副校长钟文萍充满期待。

——5所高中“联盟化”发展,鼓励教师交流调动。

以往暗暗竞争资源的5所高中,如今逐步实现办学理念交流、管理经验分享、学校文化影响、优质师资互用,不再“占山为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通过实施基础教育公办学校教师“县管校聘”,云浮下大力气引进了一批高层次教育人才,并打破“一编定终身”局面,以两年为周期定期核编、择优分配,让优质教师资源如源头活水不断注入。

去年底,罗定中学、邓发纪念中学、佛山一中两地三校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并面向全市开放课堂。新兴一中、云浮中学也多次面向全市开展教学开放日活动,让优质教学、课程资源得以流动。

俯瞰这座刚满30岁的山区地级市,百年高中群正与云浮一起,焕发前所未有的青春活力。

县域基础教育“一盘棋”发展

龙头舞,全盘活。

以品牌高中作为“龙头”带动,云浮建设了33个教育集团,实现全市县域基础教育“一盘棋”发展,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目前,新兴一中已与县域内5所初级中学成立教育集团,通过派出优秀教师驻点教学,不定期举行教学开放日,邀请集团内学校共同听课研讨等,带动县域初中共同高质量发展。

新兴一中校长陆晓云介绍,集团组织了34位名师骨干实行“123行动”,即每个学期每人要开展1次网络调研,共享2节名师课例,上传3个教学资源,充分放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

云浮还引入民办教育集团托管公立学校,通过办学模式的探索,激活“鲶鱼效应”。

今年9月,云浮市云安区鲲鹏第二小学校建成正式开学,由北京培文教育集团托管,聘任了具有30多年教学管理经验的省特级教师梁星梅担任校长,实施与珠三角同步的先进教学理念,带动原有的乡镇教师同步成长。

如今,云安区打造的“鲲鹏教育品牌”覆盖了小学到高中学段,总投资超10亿元,新增优质学位9045个,惠及全区7个乡镇

像云安区一样,义务教育的优化布局正在云浮全市紧锣密鼓开展,云浮市实验小学、恒大小学等一批优质重点中小学校建成开学,161个农村偏远地区“小、散、弱”教学点完成撤并。

体制机制的改革,归根结底,是为了推动实现育人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之问。

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云浮的几所品牌高中正摩拳擦掌——

邓中借助珠三角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育理念,开设“佛山一中班”,实施小班个性化教学,探索高中阶段进行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罗定中学通过科技节、科技社团活动、挑战赛等活动,实施学科融合、项目式学习、STEM+学科融合,2023—2024学年在全国性科创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28人,省级奖项198人;

西江中学谋划成立少年科学院,借助省内高水平大学的科创力量,研发三维创意编程课程,为郁南县培育更多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

罗定中学。

罗定中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落地,“五育并举”的理念正在云浮深入人心。

每到周二、周四放学,新兴县翔顺实验学校的孩子们都兴冲冲地来到智力七巧板课堂教室。小动物、宇宙飞船……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用七巧板摆出各种创意图案,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茁壮成长。

在美育熏陶方面,云浮探索了中小学美育活动阳光积分制度,搭建学校美育发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云浮模式”,成功创建各类国家级特色学校21所,省级特色学校132所。

在体教融合方面,云浮落实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锻炼以及每天不少于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通过联合省级单位全覆盖开展游泳师资培训,60多所学校以不同形式开展游泳教育,游泳教育正逐渐成为云浮教育的一张名片。

站在“三十而励”的新起点上,随着改革活力逐渐释放,云浮教育正迎来新的生态图景。


开栏语: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近三年来,云浮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手笔投入,大力度改革,全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山区市如何办出好教育?在云浮市建市30周年之际,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推出“育见未来——云浮教育高质量发展深调研”系列报道,通过调研全面了解云浮教育现状,挖掘推动教育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市民,支撑当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

相关链接:

山区市如何构建“全链教育生态”?

采写:南方+记者 钱明雅 李秀婷 吴少敏

统筹:吴少敏 李秀婷

编辑 余佩 张志超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